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工業(yè)技術機械、儀表工業(yè)機械零部件手冊:選型·設計·指南

機械零部件手冊:選型·設計·指南

機械零部件手冊:選型·設計·指南

定 價:¥175.00

作 者: 余夢生,吳宗澤主編
出版社: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機械元件

ISBN: 9787111048503 出版時間: 1996-11-01 包裝: 精裝
開本: 27cm 頁數(shù): 1824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本書是一本帶指導性的手冊,主要回答設計人員在機械零部件設計中遇到的實質性與關鍵性問題,提出指導性意見,并介紹有關的參考資料,尤其是一般手冊或教材中不易找到的資料。它對整個零部件設計的全過程盡量給出一個概貌,同時又對具體的設計給予定量的指導,并把重點放在使用面較廣的通用零部件上。其中某些部分如摩擦、磨損和潤滑,密封,變速箱,離合器,制動器,焊接,鉚接,楔聯(lián)接,粘接,飛輪,導軌,機架零件,管路系統(tǒng)設計,則是由于設計中需要而一般手冊中資料較少而加入的。本書共34章,均由有豐富經(jīng)驗的專家執(zhí)筆。內容豐富,資料可靠,是工廠、科研院所的設計研究人員和高等工科院校有關專業(yè)師生的良好參考手冊。

作者簡介

暫缺《機械零部件手冊:選型·設計·指南》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目 錄
    第1篇 總 論
   1機械設計的層次
    (1)機械設計層次與機械設計階段
    (2)零部件設計與整機設計在各設計階段的配合
    (3)零部件設計的重要性
   2機械設計的分類
    (1)繼承設計
    (2)新型設計
    (3)新型零部件設計的采用和問題
   3零部件的設計要求
   4機械設計學
    (1)零部件設計過程的階段化
    (2)設計構思的邏輯化
    (3)零部件設計的技術功能比值、經(jīng)濟比
    值和綜合比值的評分舉例
   第1章 機械設計基礎
    1.1 機械設計的強度和剛度設計
    1.1.1強度設計的目的和考慮的問題
    1.1.2機械的載荷
    1.1.3機械結構的力學模型
    1.1.4體積強度計算
    1.1.5靜強度
    1.1.6疲勞強度
    1.1.7蠕變計算和應力松弛
    1.1.8穩(wěn)定性計算
    1.1.9提高體積強度的措施
    1.1.10表面強度計算
    1.1.11提高表面強度的措施
    1.1.12許用應力與安全系數(shù)的選擇
    1.1.13剛度計算
    1.1.14改變剛度的措施
    1.2 動載荷計算
    1.2.1振動穩(wěn)定性計算
    1.2.2減振與隔振
    1.2.3沖擊強度計算
    1.2.4材料的沖擊強度及其提高措施
    1.3耐熱與耐腐蝕設計
    1.3.1耐熱設計
    1.3.2熱變形問題
    1.3.3耐腐蝕問題
    1.4現(xiàn)代設計技術在機械設計中的應用
    1.4.1設計方法學
    1.4.2可靠性設計
    1.4.3計算機輔助設計(CAD)
    1.4.4人機工程學設計
    1.4.5價值工程
    1.5機械結構設計
    1.5.1機械結構設計的基本概念和原則
    1.5.2機械零件常用材料的特性及其選擇
    1.5.3機械零件的結構工藝性
    1.5.4機械的參數(shù)設計
    1.5.5對圖樣的要求
    1.5.6機械設計中差錯的預防和補救
    1.6機械設計實驗方法
    參考文獻
   第2章 機械中的摩擦與磨損
    2.1磨損的類型
    2.1.1磨料磨損
    2.1.2粘著磨損
    2.1.3腐蝕磨損
    2.1.4表面疲勞磨損
    2.1.5微動磨損
    2.1.6氣穴沖蝕
    2.1.7流體沖蝕
    2.1.8電火花沖蝕(sparkerosion)
    2.1.9氫磨損
    2.2摩擦副的摩擦狀態(tài)及其可能出現(xiàn)的
    磨損類型
    2.2.1摩擦副在有潤滑時的摩擦
    2.2.2摩擦副在無潤滑時的摩擦
    2.3邊界膜
    2.3.1吸附膜
    2.3.2化學反應膜
    2.3.3吸附膜與化學反應膜的綜合作用
    2.3.4聚合膜
    2.3.5選擇性遷移膜
    2.4外摩擦力的形成及減小或增大外摩擦
    力的措施
    2.4.1滑動摩擦
    2.4.2滾動摩擦
    2.5由摩擦引起的振動
    2.6提高零部件耐磨性的措施
    2.6.1提高零部件耐磨性的結構措施
    2.6.1.1選擇合適的材料
    2.6.1.2用滾動摩擦副代替滑動摩擦副
    2.6.1.3用彈性元件的內摩擦代替外摩擦
    2.6.1.4剛性與柔性合理搭配
    2.6.1.5采用浮動零件
    2.6.1.6考慮零件的熱變形
    2.6.1.7消除在安裝與運行中產生的附加載荷
    2.6.1.8防止摩擦副的工作表面受污染
    2.6.1.9防止在零件上通過寄生電流
    2.6.2提高零部件耐磨性的工藝措施
    2.6.2.1提高抗磨料磨損、表面疲勞
    磨損、沖蝕磨損能力的工藝措施
    2.6.2.2提高抗粘著磨損能力的工藝措施
    2.6.2.3提高抗腐蝕磨損能力的工藝措施
    2.6.3提高零部件耐磨性的運行措施
    2.6.3.1對機器進行跑合
    2.6.3.2機器的運行條件與工作制對
    零件磨損的影響
    2.6.3.3零件的極限磨損量與壽命
    2.7磨損形式的鑒別與摩擦和磨損的試驗
    2.7.1磨損形式的鑒別
    2.7.2摩擦和磨損的試驗
    2.7.2.1潤滑劑的抗膠合能力試驗機
    2.7.2.2材料副的磨損試驗
    2.7.2.3磨損量的測量
    參考文獻
   第3章 潤 滑
    3.1潤滑劑的種類與特點
    3.1.1液體潤滑劑
    3.1.1.1潤滑油
    3.1.1.2乳化液
    3.1.1.3水
    3.1.2潤滑脂
    3.1.2.1潤滑脂的主要質量指標及其在
    使用上的意義
    3.1.2.2常用潤滑脂簡介
    3.1.3固體潤滑劑
    3.1.4氣體潤滑劑
    3.1.5抗咬死劑
    3.2潤滑劑的選擇
    3.2.1潤滑油的選擇
    3.2.2潤滑脂的選擇
    3.3潤滑方式
    3.3.1潤滑油的潤滑方式
    3.3.2潤滑脂的潤滑方式
    3.4潤滑劑的補充與更換
    3.4.1潤滑脂的補充與更換
    3.4.2潤滑油的補充與更換
    3.5注意潤滑劑性能在運行中的變化
    參考文獻
   第4章 密 封
    4.1概論
    4.2靜密封
    4.2.1概論
    4.2.2墊片密封的類型及選擇
    4.2.3墊片設計的最小有效壓緊壓力
    值Y和墊片系數(shù)m
    4.2.4法蘭連接密封
    4.2.5管道聯(lián)接密封
    4.2.6高壓設備密封
    4.2.7特殊工況下的靜密封
    4.2.8金屬空心O形圈密封
    4.2.9密封膠
    4.3填料密封
    4.3.1軟填料密封
    4.3.2成型填料
    4.3.3油封
    4.3.4防塵密封
    4.3.5硬填料密封
    4.4機械密封
    4.4.1機械密封的工作原理
    4.4.2機械密封與填料密封的比較
    4.4.3機械密封的分類與結構
    4.4.4機械密封設計計算
    4.4.5機械密封主要零件的設計
    4.4.6機械密封的材料
    4.4.7機械密封的潤滑、沖洗和冷卻
    4.4.8特殊工況下的機械密封
    4.4.9全液膜(受控膜)潤滑密封
    4.4.10機械密封標準和技術條件
    4.5非接觸型密封
    4.5.1迷宮密封
    4.5.2螺旋密封
    4.5.2.1螺旋密封的類型和工作原理
    4.5.2.2單螺旋密封的計算
    4.5.2.3紊流工況及封液選擇
    4.5.2.4粘滯密封的應用和優(yōu)缺點
    4.5.3迷宮螺旋密封
    4.5.4間隙密封
    4.5.5磁流體密封
    參考文獻
    第2篇 傳 動
   第5章 傳動方式的比較與選擇
    5.1機械傳動與其他傳動的特點、性能及適用場合
    5.1.1機械傳動
    5.1.1.1嚙合傳動
    5.1.1.2摩擦傳動
    5.1.2流體傳動
    5.1.2.1流體靜力傳動
    5.1.2.2流體動力傳動
    5.1.2.3氣壓傳動
    5.1.3電力傳動
    5.2傳動的選擇
    5.2.1傳動比
    5.2.1.1傳動比可變的傳動
    5.2.1.2傳動比固定的傳動
    5.2.1.3產生直線運動的傳動機構
    5.2.1.4 產生間歇運動的傳動機構
    5.2.2軸的位置
    5.2.3功率
    5.2.4速度
    5.2.5效率
    5.2.6尺寸、價格和單位功率的重量
    5.2.7噪聲、抗沖擊能力和壽命
    5.3傳動系統(tǒng)的匹配
    5.3.1與工作機的匹配
    5.3.2與原動機的匹配
    5.3.3與聯(lián)軸器或離合器的匹配
    5.3.4與制動器的匹配
    5.3.5與操縱裝置、控制裝置和輔助
    裝置的匹配
    5.3.6機械傳動與其他傳動的組合
    5.4齒輪傳動選用舉例
    5.4.1機床齒輪
    5.4.2汽車齒輪
    5.4.3運輸車輛齒輪
    5.4.4工業(yè)齒輪
    5.4.5船舶齒輪
    5.4.6石油和天然氣工業(yè)用齒輪
    5.4.7航空航天齒輪
    5.4.8磨機齒輪
    5.4.9控制機構的齒輪
    5.4.10家用器械齒輪
    5.4.11玩具、小裝置及機構的小型廉介齒輪
    參考文獻
   第6章 圓柱齒輪傳動
    6.1漸開線圓柱齒輪傳動的特點及類型選擇
    6.1.1漸開線圓柱齒輪傳動的特點
    6.1.2漸開線圓柱齒輪傳動分類及其
    選擇
    6.1.3漸開線圓柱齒輪傳動設計程序要點
    6.2漸開線圓柱齒輪失效分析及相應的設計措施
    6.2.1齒輪系統(tǒng)的失效分析
    6.2.1.1齒輪系統(tǒng)的可能失效原因
    6.2.1.2齒輪系統(tǒng)的檢查分析
    6.2.2齒輪損傷與失效的類型
    6.2.3齒輪損傷和失效原因分析
    6.2.4避免圓柱齒輪常見損傷與失效的設計措施
    6.3漸開線圓柱齒輪的制造方法及其對齒
    輪結構設計的要求
    6.3.1概述
    6.3.2滾齒
    6.3.3插齒
    6.3.4磨齒
    6.3.5銑齒(成形銑)
    6.3.6剃齒
    6.3.7珩齒
    6.3.8滾軋
    6.3.9拉齒
    6.3.10研齒
    6.4齒輪材料、熱處理和極限應力
    6.4.1齒輪材料的選擇原則
    6.4.2齒輪材料的經(jīng)濟性分析
    6.4.3齒輪疲勞極限及其選取
    6.4.4對齒輪材料和熱處理質量的要求
    6.4.5有關材料及熱處理要求的一些意見
    6.5漸開線圓柱齒輪的強度設計
    6.5.1設計條件的確定與設計任務書
    6.5.2強度計算方法和計算內容的選擇
    6.5.3潤滑狀態(tài)的判別與油膜厚度的計算
    6.5.3.1潤滑狀態(tài)的判別
    6.5.3.2油膜厚度的計算
    6.5.4初步計算
    6.5.4.1接觸強度計算
    6.5.4.2彎曲強度計算
    6.5.4.3主要參數(shù)的合理選擇
    6.5.5齒面接觸強度和齒根彎曲強度驗算
    6.5.5.1接觸應力計算公式
    6.5.5.2彎曲應力計算公式
    6.5.5.3名義載荷F1的確定
    6.5.5.4計算實例
    6.5.5.5基本齒廓特殊時的計算
    6.5.6膠合計算
    6.5.7磨損計算
    6.5.8熱平衡計算
    6.6漸開線圓柱齒輪的幾何計算
    6.7漸開線圓柱齒輪的精度與公差的選擇
    6.7.1齒輪精度等級的確定
    6.7.2精度選擇的依據(jù)
    6.7.3齒輪精度指標的分組及精度的
    合理選擇
    6.7.4齒側間隙與齒厚公差
    6.7.5齒坯公差
    6.7.6箱體誤差與支承誤差
    6.7.7接觸斑點
    6.8圓柱齒輪的結構設計
    6.8.1選擇輪坯結構形式的一般意見
    6.8.2強度對結構的要求
    6.8.3其他結構要求
    6.8.4漸開線圓柱齒輪的工作圖
    6.9齒輪傳動的潤滑設計
    6.9.1潤滑油的選擇
    6.9.2開式齒輪油與潤滑脂的選擇
    6.9.3齒輪的潤滑方式
    6.9.3.1用潤滑油的潤滑
    6.9.3.2開式齒輪的潤滑
    6.10圓弧圓柱齒輪傳動設計
    6.10.1圓弧圓柱齒輪傳動的特點和適用范圍
    6.10.2圓弧圓柱齒輪傳動的基本參數(shù)選擇
    6.10.3圓弧圓柱齒輪傳動的強度計算和精度
    6.11交錯軸斜齒輪傳動
    6.11.1幾何關系
    6.11.2滑動速度、效率與作用力
    6.11.3承載能力計算
    6.11.4材料、加工及潤滑
    6.12塑料齒輪
    6.12.1材料與制造方法
    6.12.2承載能力計算
    6.13擺線嚙合
    6.14銷齒傳動
    附錄 有關齒輪材料熱處理及性能試驗的標準
    參考文獻
   第7章 圓錐齒輪傳動
    7.1圓錐齒輪設計總論及類型的選擇
    7.1.1圓錐齒輪副的特點
    7.1.2圓錐齒輪設計的常用術語及其代號
    7.1.3圓錐齒輪技術的發(fā)展趨勢和設計方法
    7.1.4圓錐齒輪設計工作的類型及其程序
    7.1.5圓錐齒輪分類及其選擇
    7.2圓錐齒輪的初步設計
    7.2.1初步設計公式
    7.2.2模數(shù)m與齒數(shù)z1的選擇
    7.2.3齒形角α0的選擇
    7.2.4螺旋角的選擇
    7.2.5齒數(shù)比u與齒寬系數(shù)φR的確定
    7.2.6變位系數(shù)
    7.2.7軸交角∑
    7.2.8制造精度、齒坯精度和安裝精度的選擇
    7.2.9支承結構的優(yōu)化設計
    7.2.10潤滑裝置和潤滑油的選擇
    7.3圓錐齒輪承載能力的驗算
    7.3.1各國(包括著名廠家)圓錐齒輪
    的強度驗算標準簡述
    7.3.2美國Gleas0n工廠錐齒輪彎曲強度
    1978年版本簡介
    7.3.3美國國標/美國齒協(xié)(ANSI/AGMA
    錐齒輪強度計算標準1988年修正版簡介
    7.3.4錐齒輪強度統(tǒng)一計算公式提案
    T84簡介
    7.3.5錐齒輪的抗膠合能力驗算
    7.3.6齒輪材料的選擇和疲勞極限應力
    值σlim的確定
    7.4錐齒輪的齒形制及幾何計算
    7.4.1各國錐齒輪齒形制簡介
    7.4.2美國錐齒輪國標齒形制及其幾何計算
    7.4.3德國Klingelnberg齒形制及其幾何計算
    7.4.4“非零”分度錐綜合變位錐齒輪
    齒形制及其幾何計算
    7.5錐齒輪的測繪和改進
    7.5.1分析錐齒輪傳動的品質和性能
    7.5.2強化設計
    7.5.3柔化設計
    7.5.4小型化設計
    附錄1ANSI/AGMA2005—B88與
    GB1L365—89錐齒輪精度等級對照
    附錄2弧齒錐齒輪切齒方法
    附錄3常見錐齒輪加工機床的加工范圍
    參考文獻
   第8章 蝸桿傳動
    8.1蝸桿傳動的分類及其特點和應用范圍
    8.1.1蝸桿傳動的分類
    8.1.2各種蝸桿傳動的特點及應用范圍
    8.2蝸桿傳動的常見損傷形式
    8.2.1蝸輪齒面的點蝕
    8.2.2蝸輪齒面的磨損
    8.2.3齒面膠合
    8.2.4蝸輪輪齒塑性變形或折斷
    8.2.5蝸桿的齒面損傷與剛度不足
    8.3蝸桿傳動的承載能力計算與驗算
    8.3.1蝸桿傳動的幾何尺寸計算
    8.3.2蝸桿傳動的承載能力計算
    8.3.2.1蝸桿傳動的嚙合效率與功率損耗
    8.3.2.2初步設計
    8.3.2.3承載能力驗算
    8.4材料選擇原則及常用材料
    8.5各種類型蝸輪和蝸桿的加工
    8.5.1普通圓柱蝸桿和蝸輪的加工
    8.5.2圓弧圓柱蝸桿和蝸輪的加工
    8.5.3直廓環(huán)面蝸桿和蝸輪的加工
    8.5.4平面包絡環(huán)面蝸桿副的加工
    8.6蝸桿蝸輪的結構設計
    8.6.1蝸桿的結構
    8.6.2蝸輪的結構
    8.6.3箱體及支承結構
    8.7蝸桿傳動的潤滑
    8.7.1潤滑方式的選擇
    8.7.2潤滑劑的選擇
    8.7.3蝸桿傳動的跑合
    8.8蝸桿傳動的精度及技術要求
    8.8.1圓柱蝸桿傳動精度與公差
    8.8.2蝸桿傳動的技術條件與工作圖
    8.9精密控制機構或分度機構的蝸桿副
    參考文獻
   第9章 帶 傳 動
    9.1帶傳動的類型及其選擇
    9.1.1帶傳動的類型
    9.1.2傳動帶的類型、特點和應用
    9.1.3帶傳動類型的選定
    9.2帶傳動的效率
    9.3一般工業(yè)用V帶傳動
    9.3.1尺寸規(guī)格
    9.3.2V帶的主要失效形式
    9.3.3V帶傳動的工作能力
    9.3.4傳動參數(shù)對工作能力的影響及其選擇
    9.3.5V帶傳動的設計計算
    9.3.6V帶輪
    9.3.7V帶傳動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
    9.3.8V帶傳動的維護
    9.3.9V帶傳動設計計算實例
    9.4窄v帶、聯(lián)組窄V帶(有效寬度制)傳動及設計要點
    9.4.1尺寸規(guī)格
    9.4.2傳動設計的要點
    9.4.3窄V帶輪
    9.5平帶傳動
    9.5.1平帶傳動的失效
    9.5.2膠帆布帶
    9.5.3錦綸(尼龍)片復合平帶
    9.5.4高速帶傳動及其設計要點
    9.5.5平帶輪
    9.6同步帶傳動
    9.6.1梯形齒同步帶的尺寸規(guī)格
    9.6.2同步帶傳動的主要失效形式
    9.6.3傳動的設計計算
    9.6.4同步帶輪
    9.6.5同步帶傳動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
    9.6.6同步帶傳動設計計算實例
    9.6.7弧齒同步帶(HTD帶)簡介
    9.7多楔帶傳動
    9.7.1尺寸規(guī)格
    9.7.2多楔帶傳動設計的要點
    9.7.3多楔帶輪
    9.8半交叉?zhèn)鲃?、交叉?zhèn)鲃雍徒嵌葌鲃?br />     9.8.1半交叉?zhèn)鲃拥脑O計要點
    9.8.2交叉?zhèn)鲃拥脑O計要點
    9.8.3角度傳動的設計要點
    9.9塔輪傳動
    9.10多從動輪帶傳動
    9.11帶傳動的張緊
    9.11.1預緊力對傳動的影響
    9.11.2預緊力的控制
    9.11.3張緊方法
    參考文獻
   第10章 鏈 傳 動
    10.1鏈傳動的選用
    10.1.1鏈條及鏈傳動
    10.1.2鏈傳動與其他機械傳動的比較
    10.1.3鏈條的分類
    10.2傳動滾子鏈
    10.2.1滾子鏈的結構,標準,質量要求
    10.2.2滾子鏈的材料
    10.2.3滾子鏈條的靜力學特征及失效
    10.2.4滾子鏈的動力學特征及失效
    10.2.5滾子鏈傳動的選擇計算方法
    10.2.6鏈傳動的潤滑
    10.2.7鏈傳動裝置的布置和調節(jié)
    10.3齒形鏈
    10.3.1傳統(tǒng)齒形鏈
    10.3.2新式齒形鏈
    10.4鏈輪
    10.4.1概述
    10.4.2鏈輪齒廓形狀的基本要求及設計
    10.4.3鏈輪材料的選擇
    10.4.4鏈輪的結構設計
    10.4.5用標準漸開線齒輪滾刀或插齒刀加工滾子鏈輪
    10.5鏈傳動設計中應當注意的問題
    10.5.1關于鏈條標準的應用
    10.5.2如何按照工況要求選用鏈條
    10.5.3非標準滾子鏈的設計
    10.5.4雙節(jié)距滾子鏈和鏈輪
    10.5.5滾子鏈傳動的噪聲控制
    10.6多從動軸鏈傳動的設計
    10.6.1幾何計算
    10.6.2工作能力計算
    10.7輸送鏈
    10.7.1輸送機及輸送鏈條概述
    10.7.2標準輸送鏈
    10.7.3輸送鏈的附件
    10.7.4彎道輸送鏈
    10.7.5平頂輸送鏈
    10.7.6工程塑料輸送鏈
    10.7.7增速輸送鏈的設計及應用
    10.8保護拖鏈
    10.9特殊的鏈傳動
    10.9.1實現(xiàn)直線驅動的鏈傳動機構
    10.9.2鏈條扇形驅動站
    10.9.3代替齒條機構
    10.9.4將轉動轉變?yōu)橥鶑椭本€運動
    10.9.5養(yǎng)雞用的鏈條
    附錄1鏈條的國家、部(專業(yè))、專業(yè)內
    部標準一覽表
    附錄2滾子鏈相對價格
    參考文獻
   第11章 摩擦輪傳動與機械無級變速器
    11.1常用摩擦輪傳動機構型式及其特征
    11.1.1概述
    11.1.2常用摩擦輪傳動形式及應用范圍
    11.2摩擦輪傳動的失效與對策
    11.2.1失效形式及其原因
    11.2.2預防失效的對策
    11.3摩擦輪傳動的材料副及潤滑劑
    11.3.1材料副及其特性
    11.3.2摩擦輪的潤滑劑
    11.4摩擦輪傳動的摩擦力、滑動率與
    摩擦系數(shù)
    11.4.1摩擦力與滑動率
    11.4.2摩擦系數(shù)
    11.5摩擦輪傳動的加壓裝置
    11.5.1加壓裝置的特性、分類及布置
    11.5.2壓緊力計算要點
    11.6摩擦輪傳動的承載能力及壽命
    11.6.1摩擦輪傳動的表面強度計算
    11.6.2摩擦輪傳動的彈性流體動力潤滑計算
    11.6.3發(fā)熱計算
    11.6.4磨損計算
    11.7機械無級變速器的選用
    11.8帶式無級變速器的結構與設計計算要點
    11.8.1平帶無級變速器
    11.8.2V帶無級變速器
    參考文獻
   第12章 行星齒輪傳動
    12.1概述
    12.2漸開線行星齒輪傳動
    12.2.1基本結構類型和性能
    12.2.2傳動比和效率計算
    12.2.3設計特點
    12.3漸開線少齒差行星齒輪傳動
    12.3.1傳動原理
    12.3.2主要結構類型和傳動比計算
    12.3.3國內外生產概況
    12.3.4幾何設計與參數(shù)選擇
    12.3.5錐齒少齒差傳動
    12.4擺線少齒差行星傳動
    12.4.1基本結構形式和特性
    12.4.2國內外生產概況
    12.4.3其他結構類型簡述
    12.4.4圓弧少齒差行星傳動
    12.5活齒少齒差行星傳動
    12.5.1基本結構形式和傳動原理
    12.5.2主要結構類型及其特性
    參考文獻
   第13章 諧波齒輪傳動
    13.1概述
    13.1.1諧波齒輪傳動的工作原理及主要特點
    13.1.1.1工作原理
    13.1.1.2主要特點
    13.1.2諧波齒輪傳動的運動簡圖和傳動比計算
    13.1.2.1單級諧波齒輪傳動的運動簡圖和傳動比計算
    13.1.2.2雙級諧波齒輪傳動的運動簡圖和傳動比計算
    13.1.3諧波齒輪傳動的研究現(xiàn)狀和主要問題
    13.2諧波齒輪傳動的結構設計
    13.2.1柔輪和剛輪的結構設計
    13.2.1.1柔輪的結構設計
    13.2.1.2剛輪的結構設計
    13.2.2幾種典型波發(fā)生器的結構設計
    13.2.2.1滾輪型波發(fā)生器
    13.2.2.2圓盤型波發(fā)生器
    13.2.2.3凸輪型波發(fā)生器
    13.3諧波齒輪傳動的幾何學設計
    13.3.1原始曲線
    13.3.1.1由凸輪廓線求原始曲線
    13.3.1.2四力作用型的原始曲線
    13.3.2諧波齒輪傳動的嚙合參數(shù)選擇和幾何計算
    13.3.2.1諧波齒輪傳動的齒形
    13.3.2.2漸開線諧波齒輪傳動的嚙合參數(shù)選擇
    13.3.2.3諧波齒輪傳動的幾何計算
    13.3.3防止齒廓重迭干涉的條件和側隙計算
    13.3.3.1不發(fā)生齒廓重迭干涉的條件
    13.3.3.2空載和承載狀態(tài)下的齒側間隙計算
    13.3.4保證傳動正常工作性能的條件
    13.3.5諧波齒輪傳動幾何學設計的大致步驟
    13.4諧波齒輪傳動的工作能力計算
    13.4.1諧波齒輪傳動的工作能力準則
    13.4.2諧波齒輪傳動主要元件的材料選擇
    13.4.2.1柔輪的材料
    13.4.2.2中間環(huán)的材料
    13.4.2.3剛輪的材料
    13.4.2.4波發(fā)生器圓盤和凸輪的材料
    13.4.3輪齒工作面耐磨計算
    13.4.4柔輪的疲勞強度計算
    13.4.5波發(fā)生器軸承的工作能力計算
    13.4.5.1波發(fā)生器軸承上的載荷
    13.4.5.2滾輪型和圓盤型波發(fā)生器的壽命計算
    13.4.5.3柔性球軸承的工作能力計算
    13.4.6諧波齒輪傳動的動態(tài)特性
    13.4.6.1諧波齒輪傳動的簡化動力學
    模型及固有頻率的估算
    13.4.6.2諧波齒輪傳動的扭轉剛度計算
    13.5諧波齒輪減速器的效率、潤滑和散熱計算
    13.5.1諧波齒輪減速器的效率
    13.5.1.1單級諧波齒輪減速器的效率計算
    13.5.1.2復式諧波齒輪減速器的效率
    13.5.2諧波齒輪減速器的散熱計算
    13.5.3諧波齒輪減速器的潤滑
    13.6諧波齒輪傳動裝置的制造和裝配
    13.6.1諧波齒輪傳動主要零件的加工特點
    13.6.1.1主要零件的加工特點
    13.6.1.2主要零件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13.6.2諧波齒輪傳動裝置的裝配特點
    13.7諧波齒輪傳動的系列標準及選擇要點
    13.7.1國內外諧波齒輪減速器的系列
    標準簡介
    13.7.1.1國外諧波齒輪減速器的系列標準
    13.7.1.2我國通用諧波齒輪減速器的標準
    13.7.1.3國內外通用諧波齒輪減速器的
    主要參數(shù)和主要性能比較
    13.7.2諧波齒輪減速器的類型和機型選擇要點
    13.7.2.1類型選擇
    13.7.2.2機型選擇
    參考文獻
   第14章 螺旋傳動
    14.1各種螺旋傳動的特點、性能與適用場合
    14.2螺旋機構的傳動型式與性能
    14.3滑動螺旋
    14.3.1滑動螺旋的結構設計
    14.3.1.1螺紋類型選擇
    14.3.1.2螺桿的結構
    14.3.1.3螺母的結構
    14.3.1.4螺桿、螺母的公差與精度
    14.3.2螺桿與螺母材料
    14.3.3滑動螺旋傳動的設計計算
    14.3.3.1耐磨性與強度計算
    14.3.3.2剛度計算
    14.3.4預拉伸螺旋設計中的幾個問題
    14.3.5精密螺桿及螺母的結構
    14.4靜壓螺旋傳動
    14.4.1靜壓螺母的結構設計
    14.4.2靜壓螺桿、螺母的主要參數(shù)選擇與計算
    14.4.3靜壓螺桿、螺母材料及熱處理
    14.4.4節(jié)流器的選擇
    14.4.5靜壓螺旋的供油系統(tǒng)與潤滑油
    14.5滾動螺旋傳動
    14.5.1滾動螺旋的結構類型及選擇
    14.5.2滾動螺旋的精度等級
    14.5.3滾動螺旋的支承與支承方式
    14.5.4滾動螺旋副主要尺寸參數(shù)的選擇
    14.5.5選擇計算的程序框圖及有關計算公式
    14.5.6設計時的注意事項
    參考文獻
   第15章 齒輪箱與齒輪變速箱
    15.1齒輪箱的發(fā)展趨向
    15.2通用齒輪箱
    15.2.1通用齒輪箱的選用
    15.2.1.1方案的選擇
    15.2.1.2選用型號規(guī)格時應注意的問題
    15.2.2齒輪箱的設計
    15.2.2.1設計時要處理好的幾個關系
    15.2.2.2設計程序
    15.2.2.3設計中容易發(fā)生的錯誤
    15.3高速齒輪箱
    15.3.1概述
    15.3.1.1高速齒輪的特點
    15.3.1.2高速齒輪在國內外發(fā)展的水平
    15.3.2高速齒輪的設計要點
    15.3.2.1結構布局
    15.3.2.2齒形的選擇
    15.3.2.3齒輪參數(shù)的選擇
    15.3.2.4齒廓修形和齒向修形
    15.3.2.5高速齒輪箱的潤滑
    15.3.3高速齒輪的工藝特點
    15.3.3.1精度等級
    15.3.3.2環(huán)境條件
    15.3.3.3去除毛刺
    15.3.3.4齒面涂鍍
    15.3.3.5齒根處理
    15.3.4制造與驗收的技術條件
    15.3.4.1概述
    15.3.4.2技術條件
    15.3.5高速齒輪箱的選用
    15.4齒輪變速箱
    15.4.1概述
    15.4.2變速箱傳動系統(tǒng)的設計
    15.4.3計算條件的確定
    15.4.4變速箱的結構設計
    15.4.5操縱機構設計
    33.3結構設計
    33.3.1總體結構設計
    33.3.2斷面形狀和尺寸選擇
    33.3.3肋板和加強肋的布置
    33.3.4肋板及外壁上的窗孔設計
    33.3.5提高結構動剛度(抗振性)的措施
    33.3.6減少熱變形的措施
    33.4受力分析與強度、剛度計算
    33.4.1受力分析
    33.4.2強度與剛度計算的結構力學方法
    33.4.3強度與剛度計算的有限元分析方法
    33.4.4機架的疲勞設計
    33.4.5機架結構優(yōu)化設計
    33.5機架的材料及制造方法
    33.5.1鑄造機架
    33.5.2焊接機架
    33.5.3鋼筋混凝土機架
    33.5.4預應力機架
    參考文獻
   第34章 配管設計
    34.1配管設計的基本知識
    34.1.1配管設計的任務和工作
    34.1.2配管設計原則
    34.1.3配管設計的基礎資料
    34.1.4配管設計的表現(xiàn)形式
    34.1.5配管設計的質量標準
    34.1.6配管制圖
    34.2管徑和管道壓力降計算
    34.2.1單相流體管道內徑和壓力降的通用計算
    34.2.1.1管徑
    34.2.1.2單相流體管線壓力降
    34.2.2常用單相流體管道計算
    34.2.2.1油管
    34.2.2.2水及其他液體管
    34.3器材選用
    34.3.1一般要求
    34.3.2選用條件
    34.3.2.1介質類別
    34.3.2.2管道分級
    34.3.2.3設計壓力
    34.3.2.4設計溫度
    34.3.2.5其他條件
    34.3.3鋼管及其選用
    34.3.3.1鋼管的尺寸系列
    34.3.3.2鋼管壁厚計算
    34.3.3.3鋼管選用
    34.3.4管件及其選用
    34.3.4.1管件種類
    34.3.4.2管件選用
    34.3.5鋼制管法蘭及其選用
    34.3.5.1鋼制管法蘭類型
    34.3.5.2法蘭選用
    34.3.6法蘭用墊片及其選用
    34.3.6.1墊片的種類
    34.3.6.2墊片系數(shù)m和預緊比壓y
    34.3.6.3墊片選用
    34.3.7法蘭緊固件及其選用
    34.3.8閥門及其選用
    34.3.8.1閥門類型
    34.3.8.2閥門選用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