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的文化源遠流長,古人在長期的勞動實踐中,創(chuàng)造了華夏文字,春秋晚期,使用璽印按壓封泥、封蠟的封緘文書,以為持信憑證。代表官員身份的官印和代有私人憑證的私印,以及吉語印、圖形印等類型的均有嚴格的規(guī)定,都起著實用的作用,這樣就逐漸產生了印章的流行和運用。隨著我國造紙技術產生與普及文人逐漸將印章引進書畫、并且注人更多的藝術因素,使印在宋元時期形成格外有生氣的藝術效果。從舊的模式走向新的模式,把印章表達得更完善,更富有時代氣息,并能把甚大的“物象”,以高度概括的手法,縮減到方寸之間。反映出“物象”的特征,取得得古樸、簡潔、傳神的畫面。使人贊嘆不已。有著悠久歷史的圖形印,它的發(fā)展、演變與藝術再創(chuàng)造的規(guī)律,起著藝術催化、推進的作用,即使這樣還有不少空白點,有待進一步探討、研究,讓古圖形印藝術能夠在這新世紀的年代的今天有更多更好的藝術題材,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