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經驗是寶貴的財富(代序)
中國為什么犯二十年的“左”傾錯誤
介紹和答問——學習《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
歷史問題的決議》(節(jié)錄)
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國情(節(jié)錄)
《鄧小平文選》第三卷與黨史研究(節(jié)錄)
對“文化大革命’幾個問題的認識
關于“繼續(xù)革命”的幾個問題
關于“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xù)革命的理論”
馬克思所說的“資產階級權利”和
毛澤東對它的誤解
關于“文化大革命”起因的探討
黨對社會主義認識的誤區(qū)與‘文化大革命”的發(fā)動
《五·七指示》初探
“文化大革命”和平均主義
“左”傾理論與對社會主義曲折認識的關系
當代社會主義改革與中國的“文化大革命”(節(jié)錄)
毛澤東防止和平演變思想的形成(節(jié)錄)
試談毛澤東對當代國際共運形勢的判斷
和“文化大革命”的發(fā)動
國際共運對我黨的消極影響(節(jié)錄)
不能把“文化大革命”產生的原因簡單地
歸結于封建主義
“文革”前的幾場文藝風波
從學術討論到“文化大革命”
《二月提綱》和東湖之行
部隊文藝工作座談會紀要產生前后(節(jié)錄)
“文化大革命’冷的社會性矛盾
“兩個文革說”與“文化大革命”的定性研究·
“文化大革命”期間我國經濟情況分析
十年動亂中經濟體制的變動
七十年代初期我國經濟建設的冒進及其調整
七十年代前期的中國第二次對外引進高潮
“文化大革命”與當代中國政治發(fā)展
“文化大革命”時期的政治體制
“文化大革命’時期的軍事工作
“文化大革命”時期毛澤東的經濟思想探析
從印制“大字本’它籍看毛澤東晚年的思想和心態(tài)
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特點及其
主犯的刑事責任
評《“文化大革命”十年史》
一部簡明而有深度的史書
—《“文化大革命”簡史》評價
我所知道的“文革”發(fā)動內情
評《五·一六通知》
關于工作組存廢問題
回憶“文化大革命”初期的“五十天路線錯誤’
—從“6·18”事件到“7·29’大會
黨的八屆十一中全會評述
紅衛(wèi)兵運動述評
“文革”初期三個回合的斗爭
評“批判資產階級反動路線”
從清華大學兩派看“文化大革命”中群眾
組織的對立和分歧
對上?!耙辉赂锩钡膸c看法
正義的抗爭——所謂“二月逆流”的前前后后
試析“三支兩軍”的實踐活動及其客觀作用
劉少奇的悲劇與悲劇中的劉少奇
“劉少奇專案組”始末
“革命委員會”始末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的原因及評價
1969年中蘇邊界沖突:緣起和結果
九大評述
略論黨的九大后的整黨
“斗、批、改”運動與一種社會主義模式
1969年前后黨對外交戰(zhàn)略的重大調整
九大至九屆二中全會前夕毛澤東與林彪的
分歧和矛盾
關于林彪的“第一號令”
廬山會議和林彪事件
毛主席在粉碎林彪反革命政變陰謀的日子里
“九·一三”后周恩來領導的批判極左
思潮的斗爭
十大評述
“批林批孔”運動
圍繞“風慶輪問題”的一場斗爭
“組閣”之爭
鄧小平與1975年的全面整頓
當代中國文藝史上特殊的一頁
—1975年文藝調整述論
1975年整頓中的三個著名文件
共和國歷史性轉折的發(fā)端
—從全面整頓走向十一屆三中全會…
四五運動述評
“四人幫”覆滅記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