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給一位朋友介紹一部黑幫電影,在聽過我的敘述之后,她斷言:看來,只有在黑幫的世界中才存在著英雄氣正義感。這人斷言有50%的正確性,這也是黑幫電影長期以來吸引創(chuàng)作者與觀眾的原因。20世紀70年代,科波拉在《教父》中塑造了“好的黑社會形象“;80年代,香港的黑幫電影打入國際市場,《英雄本色》、《旺角卡門》等片中的英雄形象一度成為青少年們崇拜和模仿的對象20世紀的最后10年;昆汀·塔倫蒂諾的出現(xiàn)使人們看到了黑幫的另類人生。昆汀使黑幫片重新煥發(fā)了生機,也為其后很多的追隨者樹立了一個標志。在看過司空見慣的槍林彈雨、打打殺殺之后,他獨具匠心的鋪排方式和不置評論、紀錄片式的拍攝手法,為我們呈現(xiàn)出了黑道人物的另一種生活軌跡:生活在暴力爭斗中,在鮮血與死亡果恐懼與屈服。與前輩們美化犯罪和黑幫人物的做法相比;昆汀的作品具有更強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也使人們了解了黑幫的真實世界,那就是:只有永恒的利益,沒有永恒的正義。喜愛黑幫電影的觀眾,已被杰出的導演們培養(yǎng)出了極高的欣賞水準??措娪暗倪^程,往往就是在與編導進行一場智力競賽,除了看表演、看技術外,影片故事是否巧妙、表現(xiàn)手法是否新穎、場面調度有無特色,都是資深影迷關注的所在。在當今電影已日漸陷于令人悲哀的數(shù)字化可復制商業(yè)模式之時,似乎只有黑幫電影才具有手工制作的溫潤與熨帖,能夠讓人達到內心深處的激動,并帶著一種對電影本身的天真信念,把玩與回味。無論是痛苦或美好的生活都將會結束,黑社會亦是如此,正如同電影總是要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