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糧食問題有研究已經很多,許多學者從不同角度進行了深入細致的研究。本課題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在中國糧食如何應對WTO挑戰(zhàn)的背景下,從糧食市場經濟的角度,著重在以下六個方面進行了更為深入的理論研究和理論創(chuàng)新。1.從理論上論證了市場經濟條件琥農產品價格“剪刀差”的客觀存在性,提出了縮小“剪刀差”的措施。2.從理論上解釋了我國糧食供給市場的波動機理,論證了糧食產量和價格的波動的原因,提出了平抑的措施。3.運用典型相關分析法研究了提高糧食經應著重注重的問題,分析研究了糧食生產成本與生產資料、農民收益、糧食產量的相關關系,提出了實行規(guī)模經營和調整糧食生產結構的措施。4.在利用膊立葉級數展開法對糧食需求、供給進行擬合的基礎上, 建立了預測模型,對2001-2010年中國糧食需求、供給和供求進行了科學預測,并提出了糧食供求均衡的措施,預測模型均達到了高度顯著水平。5.對我國糧食市場進行了全面的博弈分析,共建立了11種博弈模型,運用博弈方法探討了我國糧食市場波動的形成機理和競爭格局,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政府宏觀調控方法及應對WTO的措施。6.提出并界定了“可比價原則”、“負地租”、“從量稅”、“規(guī)模效益”“糧食配額生產”等概念。除以上重要理論創(chuàng)新之外,本書還借鑒國內學者的研究成果,分別就糧食安全、糧食生產結構調整、糧食流通市場、糧食生產要素市場、耕地保護政策、糧食價格政策、糧食儲備政策、土地制度改革、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等系列問題進行了全面分析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