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諾瑞·德·巴爾扎克是19世紀法國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本小說是《高老頭》的姐妹篇,巴爾扎克稱它是《人間喜劇》中“最出色的畫卷之一”。如果說,我們在《高老頭》中所看到的是19世紀前半期法國巴黎社會的生活場景,那么,在《歐也妮·葛朗臺》中,我們所看到的將是這一時期法國外省的風俗畫面,也即王政復辟前后資本主義勢力侵入外省時的種種變遷,其核心問題,像《高老頭》一樣,仍然是資本主義社會里金錢的罪惡及其“威力”。它深刻地揭露了資產階級罪惡的發(fā)家史,形象地告訴我們,資產階級的每一個金錢充塞著“污穢和鮮血”。葛朗臺一生的特寫為我們提供了革命年代和帝國年代有重大影響的法國史一瞥。小說的情節(jié)發(fā)展是在一八一九年波旁復辟的最后幾年期間展開。葛朗臺在大革命早年曾精明地獲得了一個繁茂的葡萄園和牧場,當教會的財產被清算后由中產階級和富裕的農民全部便宜地買下時,他的妻子又給他帶來了更多的地產。他又以放高利貸的形式借出金錢增加其資本。他辛苦勞作、精心侍弄他的田地和葡萄。在巴爾扎克眼中,他是個典型的農民,葛朗臺除了拿儂——一個高大、粗野、極為強壯而對他始終言聽計從的村婦外,誰也不相信。巴爾扎克通過葛朗臺的講話方式,對其他人的小心提防、冷漠和奸詐,他的農民的鞋子和服裝以及強加于家人的修道院般的囚徒般的生活等而把他描繪得活靈活現。享有巨大財富的快樂,建立一種舒適的生活方式,這些目標不在那位貪婪的吝嗇鬼的理解之內。而囤積財富,在買賣投機方面超過他的對手,這些對他來說就是一切。面對如此的偏執(zhí)狂,讀者對其殘酷無情和自私自利的反應有一種恐怖感,然而在他的專橫人格前也感到一種威懾力。葛朗臺與拿破侖或任何作曲家、藝術家、作家或政治家相似,因為他們都被一種單一專注的念頭所奴役而將所有常人的情感踐踏在腳下。小說的第一個重要場景是一八一九年歐也妮二十三歲生日,母親為她安排了簡單的宴席。葛朗臺不肯正視女兒嫁人的婚事:她會通過婚姻逃開他的管制;他會不得不為她提供嫁妝或分享她妻子的部分財產。讀者或許被小說家醉心于財產的積累和法律細節(jié)而感到光火,但這種不厭其煩的描述是為了通過對照繼承法將葛朗臺的為人而與歐也妮的感傷理想主義和天真慷慨形成鮮明映襯。由于對她的堂哥——她人生以來遇到的惟一的一位高雅的年輕人—一的愛慕,歐也妮在人生中第一次做出略微有些不當的舉動:她讀著查理放在床上沒寫完的信。在信中他向一位他所愛的巴黎...[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