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離開鄉(xiāng)土后,就像兒子離開了母體,雖然臍帶已經剪去,但血管里奔騰不息的血水依然與母親一脈相承。而這一切,用語言是無以言表的,惟有柔凄清的簫聲可以訴說。所在《簫聲曼》里,蕭聲成了一種象征,它吹出的是鄉(xiāng)音鄉(xiāng)情鄉(xiāng)思,是每一個戀著母親戀著故土的人心頭無法抹去的痛。我知道,我是以非常世俗化的寫作贏得讀者的青睞的。我沒有把世俗兩個字看成是貶義,而是相反,因為世俗不是世故和粗俗,世俗化寫作是充滿煙火味和世情味的寫作,是在與讀者零距離對話。然而《簫聲曼》的風格跟我的寫實小說不同。如果按傳統的文學理論說《官運》、《位置》等是現實主義作品的話,那《簫聲曼》該歸屬于浪漫主義范疇了。不過浪漫主義再浪漫,也是離不開現實人生的土壤的?!逗嵚暵返耐寥谰褪巧谒归L于斯的湘西南那方神秘的高山流水。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我的先民和父老鄉(xiāng)親一直生活在那方水土上,本分而自信,善良而倔強,代代相襲,繁衍至今。然而生存是不易的,除了要與險惡的自然環(huán)境抗爭之外,還要隨封建統治者的欺凌和壓制。有人說中國舊時代的權勢者都是菇毛飲血的老虎獅子,屬于食肉動物;而老百姓則是性情溫順的棉羊,屬于食素動物。綿羊食素也就罷了,偏偏還長了下鮮美的肉身,天生就是為食肉動物提供美味佳肴的。怪不得中國人一旦擁有的權勢,也就從食素動物搖身一變成為食肉動物,就會拍著胸脯大叫:我可不是食素的。不過食素的老百姓除了替權勢者提供美味外,還得替自己尋找生存的理由,于是創(chuàng)造了極富理想色彩和浪漫情調的民間的自己的文化,《簫聲曼》就是以這種文化為背景創(chuàng)作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