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1971年,為了幫助電影業(yè),政府進行新的努力,著手執(zhí)行一項對攝制影片和寫作電影劇本提供財政援助的計劃,并建立電影促進公司,以便在提供資金和處理技術問題方面支持電影界人士。政府還向重要的制片商提供進口外國影片的許可證,不過每年規(guī)定了限額。像在影片攝制方面一樣,韓國影片的出口20年來也不斷減少。1971年出口201部電影,1972年減為86部,1983年減為24部,1984年減為6部。這種減少的趨勢后來停了下來,并且開始略有回升,1990年出口11部,1991年出口18部。影片出口增加的部分原因是韓國電影在各個電影節(jié)上的地位提高了。1991年票房收入最高的影片是林權澤導演的《將軍之子第二集》,漢城的第一輪電影院看這部影片的觀眾達到357,97人。1991年的其他優(yōu)秀影片包括:《開辟》(得到韓國地位最高的電影獎大鐘獎。)外國影片在韓國是映很少虧本,80年代中期以前,外國影片一直能為韓國制片商有效地籌資。美國影片《終極警探》吸引漢城第一輪電影院觀眾人數超過70萬人。1985年韓國實施了一項法律,這項法律的目的是把影片攝制與影片進口分開。這項法律規(guī)定進行這兩種活動中的任何一種活動的公司都必須分別向文化部登記。先前只有每年至少攝制四部影片的得到許可的制片商才可以進口外國影片。然而由于在1987年1月頒布了新的法律,外國人可以在韓國進行攝制影片業(yè)務,并且在這里銷售外國影片。這種直接的銷售包括像聯合國際影片公司這樣重要的國際銷售商進行活動,使當地的影片攝制商和銷售商遇到激烈的競爭。結果韓國電影業(yè)面臨一種嚴酷的現實,不得不設法通過技術和藝術方面的創(chuàng)新以及積累資本求得生存。開內電影市場究竟是會扼殺韓國電影業(yè),還是會刺激它提高質量,幫助它同外國影片競爭,還有待觀察。1990年以后韓國電影界最大的變化是類型電影的多樣化。這種現象和過去的通俗言情片、不成熟的動作片和低級的色情電影比較,給韓國電影界帶來一份活力。90年代以后的韓國電影有社會題材、動作片、言情片、歷史題材懸念片等很多類型,給觀眾更多選擇的機會。由于它們都模仿好萊塢電影模式,所以在市場上得到了好成績。在1992年金義碩導演的《結婚故事》成功以后,韓國電影界開始流行浪漫喜劇片。1995年票房最高的《奉大夫》(李光熏導演)也是浪漫加黑色幽默的一部浪漫喜劇片,雖然評論界說這部影片在藝術風格上比《結婚故事》退步,但好萊塢模式的包裝使其在商業(yè)上...[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