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國內首次出版的系統研究德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專著。作者運用大量第一手資料,對德國社會保障制度的產生、演變與改革作了全方位的研究和系統的描述,并揭示了德國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經驗對轉型國家的啟示。德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社會保險制度的國家,其早期社會政策立法是現代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歷史淵源。當代德國的以社會合作主義為特征的社會保障體系,亦是當今世界社會保障制度的主要模式之一。德國社會保障制度植根于社會市場經濟體制中,以互助、等值和平衡為其主導原則,管理機構高度自治。兩德統一后,這一制度體系較好地解決了前東德的歷史遺留問題。該書對德國社會保障思想、國家社會政策及社會立法的發(fā)展與演變,社會保障制度在戰(zhàn)后的復興原因、特征和作用,社會保障的制度結構、管理結構、運行機制,70年代以來該制度在運行中暴露出的問題及改革措施等方面,均做出準確、詳實的描述;對德國的養(yǎng)老保險制度、醫(yī)療保險制度、法定醫(yī)療保險計劃的改革、法定護理保險、勞動保護法定保險和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內容、結構、原則、特征、運行方式和發(fā)展趨向,作了詳細的分析和述評;對德國社會保障體系、尤其是德國統一后的社會保障體系發(fā)展經驗作了歸納和概括。對德國社會保障問題進行理性剖析,有助于在設計、架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保障制度中增加某種警示。其中,德國在處理前東德社會保障制度的隱性債務和轉型問題上的經驗,以及本書結尾以清單形式列出的德國專家關于“如何建立一種新的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議,對于中國社會保障制度的重構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