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法學百科全書》規(guī)模宏大,學科齊全,體系完整,知識信息量大,覆蓋面廣;學術品位高,對名家學說兼容并蓄,博采眾長,角說周密、深刻、確當;編纂體例吸收大百科全書和一般辭收的編纂方法之長,并有較完備的檢索手段:每卷設有辭條學科分類目錄、辭條漢語拼音索引和辭條漢字筆畫索引;其中學科分類目錄的辭條名稱除少數幾個學科外,均括注了外文,以供結照?!度珪啡趯W術性、知識性于一體,既適合從事法學研究和法律實務的人員使用,也可供政治、倫理、社會及其他相關學科人員使用或參考。本卷包括中國法律思想史、中國法制史、外國法律思想史、外國法制史四個學科。中國法律思想史部分主要包括:夏、商、周時期的神權法和“禮治”思想,春秋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的法律思想,秦漢以后的封建正統法律思想,明清之際啟蒙思想家的法律思想,太平天國主要代表人物的法律思想,以及資產階級改良派和革命派的法律思想;中國法制史部分主要包括:自夏、商、周到中華民國時期,四千多年以來中國歷代的法律和制度,以及中央到地方的職官、司法、監(jiān)察、獄政等的設置和沿革;外國法律思想史部分主要包括:古希臘的法律思想,古羅馬的法律思想,中世紀的法律思想,17、18世紀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法律思想,19世紀資產階級的法律思想,19世紀資產階級的法律思想和20世紀歐美國家的法律思想;外國法制史部分主要包括:古埃及法、古希臘法、羅馬法、日耳曼法、教會法、伊斯蘭法、英國法、美國法、法國法、德國法、日本法等的形成和發(fā)展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