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卷首寄語
理論評論
淺論李漁
關于“同光名伶十三絕”
《玉堂春》今昔談
論馬少波1982年的三部劇作
談胡沙對中國評劇藝術的貢獻
漫話中國戲曲中的丑行
明代杰出的戲曲表演評論家潘之恒
配角戲中展奇才——侯喜瑞先生是怎樣創(chuàng)造配角的
語不驚人死不休——泛談戲曲劇本的語言錘煉問題
壓力·追求·成功——從幾宗劇壇軼事看戲曲藝術家的成功之道
演戲演人 演人演心——簡述侯喜先生談其創(chuàng)造的舞臺人物性格
關于西施其人
話說貂蟬其人
繪畫關通戲曲之我見
泛談戲曲流派的繼承與發(fā)展
我國的封建帝王與戲曲藝術
藝術貴在創(chuàng)新——讀李笠翁“脫套”、“求新”篇隨筆
湯顯祖及其《牡丹亭》
根之茂者其實遂——看著名昆旦馬祥麟先生作錄像表演
看臺灣曲友陳安娜女士演《思凡》
兩幅展現舊中國農村生活的畫卷——評劇現代戲《花街》、《漁火》觀后
一臺好戲 一代新人——贊山西運城地區(qū)蒲劇團在京首場演出
歪竹子也能長直筍——看四川達縣專區(qū)川劇團演出的《史外英烈》
看昆曲《長生殿》
獨具新意的蒲劇《掛畫》
喜看梅派名劇《生死恨》重演
看洪雪飛演出的昆曲《雙按院》
惟先榘度森嚴 而后超神盡變——看河北梆子演員王鳳芝主演的《拜月記》
浩海無涯藝作舟——看日本“昆曲之友社”社友在京演出
關于票友、票房及票會——聽侯玉山老人談安新縣馬村的業(yè)余昆腔子弟會
……
專訪隨感
遺聞軼事
代跋: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記戲曲評論家劉東升先生
附錄
責編老合先生劇作《青霞丹雪》的經過情況
人壽百歲不為衡——兼談103歲老人侯玉山的長壽保健經驗(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播講稿)
話說鄭板橋的“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