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MDT 5.0概述 1
1.1 MDT的發(fā)展史及特點 1
1.2 MDT的功能模塊 2
1.2.1 零部件造型功能 2
1.2.2 裝配造型功能 2
1.2.3 開發(fā)設計文檔功能 3
1.2.4 數據交換以及發(fā)布 3
1.2.5 輔助工具 3
1.3 MDT 5.0的新增內容 4
第2章 MDT 5.0操作環(huán)境 5
2.1 總體界面介紹 5
2.2 菜單與工具欄 6
2.3 環(huán)境參數的設置 9
2.3.1 軟件系統(tǒng)的配置--"選項" 9
2.3.2 作圖參數的配置--"Mechanical選項" 11
第3章 創(chuàng)建參數化草圖 13
3.1 參數化草圖 13
3.1.1 基本概念 13
3.1.2 草圖的精度 13
3.1.3 創(chuàng)建草圖的幾個要點 14
3.2 草圖的類型 15
3.2.1 截面輪廓草圖 16
3.2.2 掃掠路徑草圖 20
3.2.3 剖切路徑草圖 26
3.2.4 分模線草圖 30
3.3 草圖的約束 32
3.3.1 系統(tǒng)自動添加的約束 32
3.3.2 約束的基本類型 34
3.3.3 添加約束 35
3.3.4 使用構造幾何圖形 50
第4章 三維零件造型 53
4.1 創(chuàng)建零件的基本概念 53
4.1.1 理解什么是特征 53
4.1.2 實體特征造型的特點 53
4.1.3 分析零件結構 54
4.2 創(chuàng)建截面輪廓特征 55
4.2.1 建模方案分析 55
4.2.2 創(chuàng)建截面輪廓 55
4.2.3 約束草圖 57
4.3 創(chuàng)建拉伸特征 59
4.3.1 拉伸特征 59
4.3.2 編輯截面輪廓特征 61
4.3.3 編輯拉伸特征 63
4.4 創(chuàng)建定位特征 63
4.4.1 創(chuàng)建工作軸 63
4.4.2 創(chuàng)建工作平面 64
4.5 創(chuàng)建旋轉特征 65
4.5.1 創(chuàng)建截面輪廓草圖 65
4.5.2 約束草圖 67
4.5.3 創(chuàng)建旋轉特征 69
4.5.4 消減模式的旋轉特征 70
4.6 創(chuàng)建放置特征 73
4.6.1 打孔 73
4.6.2 拔模斜度面 76
4.6.3 圓角 78
4.6.4 倒角 79
4.7 其他特征 80
4.7.1 掃掠特征 80
4.7.2 放樣特征 83
4.7.3 加強筋 85
4.7.4 折彎 86
4.7.5 面分割 87
4.7.6 抽殼 89
4.7.7 曲面切割 90
4.7.8 特征陣列 91
4.7.9 零件的布爾運算 92
4.7.10 零件分割 93
4.8 編輯特征 94
4.8.1 編輯特征和刪除特征 94
4.8.2 特征的重復利用 97
4.8.3 特征重新排序 101
4.8.4 特征抑制 102
4.9 零件編輯 104
第5章 二維工程視圖和注釋 107
5.1 二維工程圖的選項設置 107
5.1.1 工程圖選項卡設置 108
5.1.2 標注樣式選項卡設置 109
5.1.3 文字樣式設置 113
5.2 創(chuàng)建二維工程視圖 113
5.2.1 建立新的布局 114
5.2.2 創(chuàng)建基礎視圖 115
5.2.3 創(chuàng)建正交俯視圖 117
5.2.4 創(chuàng)建剖視圖 118
5.2.5 創(chuàng)建等軸測圖 120
5.2.6 創(chuàng)建局部視圖 121
5.2.7 創(chuàng)建多重視圖 122
5.3 工程視圖編輯 123
5.3.1 編輯視圖 123
5.3.2 工程圖列表和輸出 127
5.3.3 更新布局和視圖 128
5.3.4 驅動尺寸的顯示形式 128
5.3.5 工程圖可見性 129
5.4 注釋 130
5.4.1 尺寸標注 130
5.4.2 編輯尺寸 136
5.4.3 文字 142
5.4.4 注釋 145
5.4.5 符號 152
5.4.6 明細表 161
5.4.7 工程圖標題欄 169
5.4.8 其他 170
附一 零件圖 172
附二 減速器裝配圖 173
第6章 表驅動零件 175
6.1 概述 175
6.1.1 設計變量 175
6.1.2 表驅動零件設計 175
6.2 一個彈簧的表驅動設計 176
6.2.1 使用設計變量 177
6.2.2 創(chuàng)建激活零件設計變量 177
6.2.3 給激活零件分配設計變量 179
6.2.4 用電子表驅動零件 180
6.3 其他 187
6.3.1 處理常見電子表錯誤 187
6.3.2 抑制特征 188
第7章 曲面造型 191
7.1 曲面造型概述 191
7.1.1 基本概念 191
7.1.2 曲面命令的菜單和工具條 192
7.1.3 曲面可見性 193
7.1.4 曲面顯示 194
7.1.5 曲面選項 195
7.2 基本曲面 196
7.2.1 圓錐面 196
7.2.2 圓柱面 197
7.2.3 球面 198
7.2.4 圓環(huán)面 198
7.3 運動曲面 199
7.3.1 拉伸曲面 199
7.3.2 旋轉曲面 200
7.3.3 掃掠曲面 201
7.3.4 圓管曲面 203
7.4 表皮曲面 204
7.4.1 單向放樣曲面 204
7.4.2 雙向放樣曲面 205
7.4.3 平面曲面和平面剪切 207
7.4.4 直紋曲面 208
7.5 衍生曲面 210
7.5.1 過渡曲面 210
7.5.2 圓角曲面 212
7.5.3 三面拐角圓角曲面 213
7.5.4 偏移曲面 214
7.6 實體與曲面 215
7.6.1 由AutoCAD實體生成曲面 215
7.6.2 曲面成殼 216
7.6.3 切割AutoCAD實體 217
7.7 曲面編輯 217
7.7.1 調整曲面 218
7.7.2 打斷與合并曲面 218
7.7.3 截交剪切和投影剪切 220
7.7.4 曲面延展 222
7.7.5 曲面精度控制 223
7.7.6 比例縮放 224
7.7.7 曲面全面編輯 224
7.7.8 編輯剪切邊界 226
7.8 創(chuàng)建曲線 228
7.8.1 附加線 228
7.8.2 流線 229
7.8.3 交線 230
7.8.4 分型線 231
7.8.5 投影曲線 232
7.8.6 斷面線 233
7.8.7 偏移曲線 234
7.8.8 樣條曲線 234
7.9 編輯曲線 237
7.9.1 曲線圓角 237
7.9.2 連接曲線 238
7.9.3 曲線精度控制和方向 239
7.9.4 附加線編輯 240
7.9.5 樣條曲線編輯 242
7.9.6 樣條曲線拉長 243
7.9.7 恢復樣條曲線原型 244
7.10 曲面工具 244
7.10.1 曲面分析 244
7.10.2 檢查距離 246
7.10.3 質量特性 248
7.10.4 曲面版本 248
第8章 裝配零件 249
8.1 概述 249
8.1.1 基本概念 249
8.1.2 裝配設計的過程 250
8.2 裝配約束的四種類型 250
8.2.1 配合 251
8.2.2 表面齊平 256
8.2.3 對準角度 256
8.2.4 插入 258
8.3 使用外部參照裝配 259
8.3.1 在部件中使用外部零件 260
8.3.2 施加裝配約束 262
8.3.3 裝配分析 264
8.3.4 生成裝配文檔 266
8.4 編輯部件 273
8.4.1 編輯外部參照零件 273
8.4.2 編輯裝配約束 276
第9章 二維和三維工具集 279
9.1 三維零件庫 279
9.1.1 ISO標準零件庫 279
9.1.2 使用標準特征庫 281
9.1.3 使用標準零件庫 283
9.1.4 編輯標準件庫 285
9.1.5 螺紋聯(lián)接 286
9.1.6 軸生成器 288
9.1.7 軸生成器實例 289
9.1.8 改變表示法 294
9.2 三維工程計算 294
9.3 二維工程計算 300
9.3.1 彈簧生成器 301
9.3.2 鏈條皮帶 303
9.3.3 凸輪生成器 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