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版前言—新消息這部書已經出版了二次,這是第三版。自從初版以來,曾有日文譯本在日本出版;還有香港刊行的本子。據知也有人譯成英文??上У氖?,這些本子都缺了一大塊,原因是編者自己漏了許多。這當然是一種不幸。1992年7月,編者在收拾陳年老筆記本子時,忽然發(fā)現了一個褐色小本本。這里頭有95頁記錄著1965年顧頡剛老先生對我講述的中華古史。這是重大發(fā)現,令人驚喜。翻閱之下,知道這個本子,比前一個藍色本,更為重要。書名《入門》,必須增補上褐色小本的記載,才真的更會體現這一書名。為什么出了這些事?和“文革”有關。我是1965年單獨聽講的,1980年才著手整編藍色本本,那時忘記十多年前原是把聽講筆記先后錄寫在二個本子上。是“文革”之前所聽所聞,到“文革”之后,才單單發(fā)現了藍色本。又過了十多年,才新發(fā)現了褐色本。這一發(fā)現,就像偶然看見了新寶藏。對于讀者來說,這是新聞!對于編者來說,這是一次新奉獻!我感到莫大的慶幸!這兩個本子都是往年不尋常的日子,所作的不尋常的記錄。兩本合一,才是真正的全璧。褐色本所記,中心是中華民族之緣起、壯大與發(fā)展。這里包含著古族、古事、古人、古文字、古書、古神話、古故事、古器物、古文學、古詩、古代軼聞趣事。這里是顧頡剛大師一生心血的閃光晶體,展示了他老先生對中華民族之遠古先人的深刻探索,也是展現了顧先生的淵博與精深。顯示著這位鼎鼎大名的史壇巨人對于古史的諳熟、通曉及其鏗鏘有聲的獨到見解。這是一些歷史唯物主義的史學研究成果,以至于所有談論,即使是遣辭造句,也是經過精心推敲的。例如對中華上古各族的分分合合,都不隨意動用些不科學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