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文物或古文化的研究者,可以從文化、藝術、哲學、社會學等多學科視角進行理論研究,也可以深入淺出地做一些普及工作,通常后者的讀者面更廣一些。上海古籍出版社最新出版的“古玩真贗對比叢書”正是屬于這種普及類讀物。這一套叢書體現(xiàn)了古玩圖書的實用服務功能,對初學者入門頗有裨益。一真一贗,對比研究,有助于鑒真,有助于了解中國古代藝術品的真正面貌。通過對比,才能發(fā)現(xiàn)藝術品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質地、造型、色彩、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等要素的集合。研究這些要素,是步入中國藝術殿堂的重要途徑。這套叢書的作者在文物真贗辨識、學術成果淺釋上投注了很大的熱情。他們編選出來的圖片以及他們的鑒定文字皆有很強的實用性。要找出幾套真贗對比的圖片并不難,但要找出足以形成一套叢書的對比性圖片,而且要做到器型大小、紋飾質地盡量相似,恐怕要花費很多的精力。叢書較重視器型的選擇,注重其典型性,這樣對盡快掌握藝術品的造型特征是有好處的。作者在審定及評價時,文字通常落在造型與紋飾的描繪上,并不斷提示“鑒真”要注重提高整體的文化藝術修養(yǎng)。比如陶瓷藝術就是一個多學科知識的集合,它涉及到書畫、美學、化學、物理學、歷史學等諸學科,如果多多掌握這些學科的基本原理,對學習鑒賞陶瓷藝術自然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