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著名史學家、小說家蔡東藩,以“演義救國”旨,歷時十年,創(chuàng)作出《中國歷代通俗演義》。上起秦始皇,下至1928年,全面記述了中國封建時期2166年的歷史,以內容豐富、取材翔實名重一時,深受讀者青睞。這套書的編寫體例綜合了《三國演義》及毛宗崗的批注,有正文、有批注、有總批,只不過是蔡東藩自批自注。通過這些批注,或對有關的虛誕說法加以批駁,或對某些史料的運用注明出處和異同,或對古代的某些官制、法制、地理、器物、名號乃至方言俚語加以通俗的解釋,或對所寫某些人物加以褒貶,以此達到幫助讀者理解正文、弄清歷史。在史料的選擇和運用上,蔡東藩以“正史”為主,兼采稗史、軼聞,而出于稗史、軼聞者必有旁證,對史料“幾經考證”,“務求確鑿”。由于蔡東藩如此重視歷史的真實性,反對虛構杜撰,因此,這套演義雖然通俗,但卻有較高的史學價值?!肚迨费萘x》為《中國歷代通俗演義》之一?!肚迨费萘x》凡一百回,舉清王朝崛起東北,迄宣統(tǒng)退位出宮,近三百年史事。書中重大史實,皆有所本,演繹成章,大多可讀、可信且可備,可謂創(chuàng)歷史小說新體。&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