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0.1 金屬腐蝕防護的重要性
0.2 金屬材料腐蝕的分類
0.3 腐蝕學科的任務、內容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電化學腐蝕熱力學
1.1 電池過程
1.2 電化學位
1.3 電極電位
1.4 金屬電化學腐蝕傾向的判斷
1.5 電極
1.6 E.pH圖及應用
第二章 雙電層理論
2.1 界面與相際
2.2 雙電層的形成
2.3 雙電層結構
2.4 特性吸附對界面參數(shù)的影響
第三章 電化學腐蝕動力學
3.1 極化
3.2 典型極化形式與表達式
3.3 共軛體系與腐蝕電位
3.4 活化極化控制的腐蝕體系
3.5 實測極化控制曲線與理論極化曲線及其相互關系
3.6 腐蝕極化圖及應用
3.7 金屬的去極化
3.8 析氫腐蝕
3.9 吸氧腐蝕
3.10 金屬的鈍化
3.11 金屬腐蝕速度表示
第四章 影響金屬腐蝕的因素
4.1 金屬材料
4.2 環(huán)境
第五章 金屬的常見腐蝕形態(tài)及保護措施
5.1 均勻腐蝕
5.2 電偶腐蝕
5.3 小孔腐蝕
5.4 縫隙腐蝕
5.5 晶間腐蝕
5.6 應力腐蝕
5.7 腐蝕疲勞
5.8 磨損腐蝕
第六章 金屬在各種介質中的腐蝕與防護
6.1 金屬在大氣中的腐蝕與防護
6.2 金屬在海水中的腐蝕與防護
6.3 金屬在土壤中的腐蝕與防護
第七章 耐腐蝕金屬材料
7.1 鐵基耐蝕合金
7.2 銅基耐蝕合金
7.3 鋁基耐蝕合金
7.4 鎳基耐蝕合金
7.5 鈦基耐蝕合金
7.6 非晶態(tài)合金的耐蝕性
第八章 腐蝕的防護
8.1 概述
8.2 合理選材和介質處理
8.3 陰極保護
8.4 陽極保護
8.5 緩蝕劑防腐
8.6 涂料防護
8.7 玻璃鋼襯里
8.7 金屬涂層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