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漢學》第六輯為中國科技史專輯。本輯的大多數(shù)文章與意大利百科全書學會(Istituto della Enciclopedia Italiana)組織編纂的多卷本《科學史》計劃有關。關于這一計劃的宗旨、意義和規(guī)模,以及有關中國科學史部分的目標、選題原則和本輯入選文章的大致內容,已由擔任這一部分主編的林力娜(Karine Chemla)作了詳盡的說明。我們這里從已經全部定稿的70余篇文章中,精選出20篇作為本輯的第一部分內容,其作者都是相應領域里最有資格或熟悉相關文獻的專家。目次為:戴仁(Jean-Pierre Drége)《文字作品的創(chuàng)作、傳播及管理》,蒲芳莎(Fran?oise Bottéro)《文字統(tǒng)一和辭書編撰》,林力娜《數(shù)學與解釋:關于〈九章算術〉的注釋》,孫小淳《中國古代星官體系的形成》,張嘉鳳《漢唐時期的天文機構與互動、天文知識的傳承與資格》,陳美東《中國古代歷法》,李建民《中國早期數(shù)術通考》,白馥蘭(Francesca Bray)《齊民要術》,戴思博(Catherine Despeux)《從秦代至唐代的中醫(yī)經典理論》,藍克利(Christian Lamouroux)、郭正忠《宋代國家社會與“實學”》,Annick Horiuchi《南宋數(shù)學》,馮錦榮《國家控制與民間天文學》,傅大為《宋代筆記里的知識世界:以為例》,梅泰理(Georges Métailié)《論宋代本草與博物學著作中的理學“格物”觀》,陳久金《中世紀阿拉伯科技對中國的影響》,郭世榮《明代數(shù)學與天文學知識的失傳問題》,祝平一《西學東漸:晚明中西歷法的初步接觸與歷法形式的沖突》,梁其姿(Angela Leung)《明代社會與醫(yī)學》,黃一農《明清火炮》,馬克(Marc Kalinowski)《預言、科學與魔術》。在意大利百科全書《科學史》計劃之外,本期還選刊了六篇涉及中國科學的文章:其中四篇是最近幾年內用法文或英文發(fā)表的,考慮到多數(shù)中國讀者獲取資料和閱讀上的困難,現(xiàn)在翻譯出來介紹給大家;另外兩篇則是首次發(f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