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是我國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依靠科技進步大幅度提高水稻單產,并最終實現少種、多收、高效、環(huán)境友好的水稻生產新局面,是人多地少的中國走向農業(yè)現代化的必然選擇。以往,我國的水稻生產用種,在株型上已幾乎全部由高稈轉向短稈,在遺傳組成上已半數由純合轉向雜合,從而使水稻單產實現了兩次突破。然而生物技術是在細胞和分子水平上操作進一步揭開生命中的這些奧秘,并創(chuàng)造新的物種。實踐證明,凡在育種技術上有所突破,就會給農業(yè)生產帶來一次飛躍。水稻生物技術育種,首先是花藥培養(yǎng)技術在品種改良上的應用。20世紀70年代中期育成第一批花培品種應用于生產,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將水稻花培品種應用于生產的國家。尤其在華北稻區(qū),20世紀80年代以后,大面積種植花培品種使一季稻產量提高到一個新水平,結束了日本粳稻品種獨占鏊頭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