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計算機網絡基礎
1.1 計算機網絡概述
1.1.1 計算機網絡的定義
1.1.2 計算機網絡的發(fā)展過程
1.1.3 計算機網絡的組成
1.2 計算機網絡的功能與服務
1.2.1 計算機網絡的功能
1.2.2 計算機網絡的服務
1.3 計算機網絡的分類
1.3.1 按使用的傳輸技術分類
1.3.2 按覆蓋范圍分類
1.3.3 按網絡結構分類
1.4 網絡的拓撲結構
1.4.1 網絡拓撲的定義
1.4.2 網絡拓撲結構的分類
1.5 計算機網絡的應用與發(fā)展
1.5.1 計算機網絡的應用
1.5.2 計算機網絡帶來的問題
1.5.3 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fā)展
習題1
第2章 數(shù)據(jù)通信基礎
2.1 數(shù)據(jù)通信的基本概念
2.1.1 數(shù)據(jù)和信號
2.1.2 數(shù)據(jù)通信
2.1.3 信道、帶寬和數(shù)據(jù)傳輸率
2.1.4 數(shù)據(jù)的傳輸方式
2.2 數(shù)據(jù)傳輸技術
2.2.1 基帶傳輸
2.2.2 頻帶傳輸
2.2.3 寬帶傳輸
22.4 串行通信與并行通信
2.2.5 同步技術
2.3 多路復用技術
2.3.1 頻分多路復用FDM
2.3.2 時分多路復用TDM
2.4 數(shù)據(jù)交換技術
2.4.1 電路交換
2.4.2 存儲轉發(fā)
2.5 差錯控制技術
2.5.1 差錯產生的原因與差錯類型
2.5.2 誤碼率
2.5.3 檢錯碼與糾錯碼
2.5.4 檢錯碼的工作原理
2.5.5 差錯控制機制
習題2
第3章 網絡體系結構與協(xié)議
3.1 網絡體系結構的基本概念
3.1.1 基本概念
3.1.2 層次結構
3.2 OSI參考模型
3.2.1 OSI模型的分層原則
3.2.2 OSI模型各層的基本功能
3.3 網絡協(xié)議
3.3.1 TCP/IP協(xié)議
3.3.2 WSPX協(xié)議
3.3.3 NETBEUI
3.4 網絡標準化組織
3.4.1 標準的重要性
3.4.2 標準化組織
習題3
第4章 計算機網絡硬件
4.1 網絡服務器
4.1.1 服務器在網絡中的作用
4.1.2 服務器的分類和特點
4.1.3 服務器與普通計算機的區(qū)別
4.1.4 如何選擇服務器
4.2 工作站
4.3 傳輸介質
4.3.1 雙絞線
4.3.2 同軸電纜
4.3.3 光纖
4.4 網絡適配器
4.4.1 網卡的類型及其特點
4.4.2 網卡的鑒別和選擇
4.5 中繼器
4.6 集線器
4.6.1 集線器的作用
4.6.2 集線器的工作原理
4.6.3 集線器的種類
4.6.4 集線器的選擇
4.7 網橋
4.7.1 網橋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4.7.2 網橋的種類
4.8 交換機
4.8.1 共享和交換
4.8.2 交換機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4.8.3 注意問題
4.8.4 交換機的種類
4.8.5 交換機的選擇
4.9 路由器
4.9.1 路由器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4.9.2 路由器的類別和選擇
4.9.3 路由器與網橋的區(qū)別
4.9.4 路由器存在的問題
4.10 網關
習題4
第5章 局域網技術
5.1 局域網拓撲結構
5.1.1 局域網拓撲結構的分類
5.1.2 局域網的網絡結構
5.2 局域網標準
5.2.1 IEEE802標準系列
5.2.2 FDDI標準
5.3 以太網工作原理
5.3.1 以太網和OSI模型
5.3.2 CSMA/CD的工作機制
5.3.3 收發(fā)器
5.3.4 以太網的工作原理
5.4 局域網操作系統(tǒng)
5.4.1 網絡操作系統(tǒng)的功能
5.4.2 典型的局域網操作系統(tǒng)
5.4.3 選擇網絡操作系統(tǒng)的依據(jù)
習題5
第6章 10Mb/s以太網組網技術
6.1 以太網的發(fā)展
6.1.1 以太網的技術標準
6.1.2 以太網技術的解決方案
6.1.3 10Mb/S以太網的發(fā)展
6.2 10BASE-5以太網
6.2.1 組建10BASE-5的基本網絡設備
6.2.2 10BASE-5的主要性能指標
6.3 10BASE-2以太網
6.3.1 組建10BASE-2的基本網絡設備
6.3.2 10BASE-2的主要性能指標
6.3.3 10BASE-2布線技術
6.4 10BASE-T以太網
6.4.1 組建10BASE-T的基本網絡設備
6.4.2 10BASE-T的主要性能指標
6.4.3 10BASE-T布線技術
6.4.4 10BASE-T的組網方法
6.5 10BASE-F以太網
6.5.1 光纖在計算機網絡中的應用
6.5.2 光纖的制作和連接
6.6 10BASE組網要點
6.6.1 10BASE以太網的中繼規(guī)則
6.6.2 粗/細纜混合連接
6.6.3 雙絞線/同軸混合連接
6.6.4 應用示例
習題6
第7章 高速以太網組網技術
7.1 快速以太網
7.1.1 快速以太網標準
7.1.2 快速以太網系統(tǒng)組成
7.1.3 100BASE-T組網要點
7.1.4 100BASE-T集線器的中繼規(guī)則
7.1.5 自動協(xié)商功能
7.1.6 10Mb/s與100Mb/s的自適應功能
7.2 千兆以太網
7.2.1 千兆以太網技術
7.2.2 1000BASE-X
7.2.3 1000BASE-T
7.3 交換式以太網
7.3.1 從共享走向交換
7.3.2 共享式以太網存在的問題
7.3.3 交換式以太網的特點
7.3.4 以太網交換機的主要技術特點
7.4 全雙工以太網
7.4.1 全雙工以太網技術的重要性
7.4.2 全雙工以太網技術特點
7.4.3 全雙工以太網技術的應用
7.5 虛擬局域網
7.5.1 虛擬網絡的基本概念
7.5.2 虛擬局域網的實現(xiàn)技術
7.5.3 虛擬局域網的配置方法
7.5.4 虛擬局域網的功能
7.6 綜合布線技術
習題7
第8章 接入技術
8.1 撥號上網PSTN
8.1.1 調制解調器的功能
8.1.2 調制解調器主要的技術規(guī)范
8.1.3 調制解調器的分類及特點
8.2 ISDN
8.3 DDN數(shù)字數(shù)據(jù)網
8.4 xDSL
8.4.1 xDSL技術
8.4.2 xDSL技術的應用范圍
8.4.3 xDSL技術的原理
8.4.4 xDSL系統(tǒng)的實現(xiàn)
8.5 X.25
8.6 幀中繼
8.7 Cable Modem
8.7.1 Cable Modem的概念
8.7.2 Cable Modem技術
8.7.3 Cable Modem與普通Modem的區(qū)別
8.8 接入技術的比較
習題8
第9章 網絡安全與網絡管理
9.1 網絡安全的重要性
9.2 防火墻技術
9.2.1 防火墻的概念
9.2.2 防火墻的作用
9.2.3 防火墻的安全控制模型
9.2.4 防火墻的實現(xiàn)技術
9.2.5 防火墻系統(tǒng)的基本組件
9.2.6 防火墻的部署
9.2.7 防火墻系統(tǒng)的局限性
9.3 入侵檢測技術
9.3.1 入侵者常用手段分析
9.3.2 常用工具介紹
9.3.3 入侵檢測和漏洞檢測系統(tǒng)
9.4 網絡防病毒技術
9.4.1 計算機病毒的概念與特征
9.4.2 常見計算機病毒類型
9.4.3 造成網絡感染病毒的主要原因
9.4.4 網絡病毒的危害
9.4.5 網絡防病毒軟件
9.4.6 網絡病毒的防護
9.5 網絡文件的備份與恢復
9.5.1 網絡文件備份與恢復的重要性
9.5.2 網絡文件備份的基本方法
9.6 網絡管理
9.6.1 配置管理
9.6.2 故障管理
9.6.3 性能管理
9.6.4 記賬管理
9.6.5 安全管理
習題9
第10章 局域網組網實例
10.1 直接電纜連接網絡
10.1.1 硬件準備
10.1.2 軟件的設置
10.1.3 共享資源
10.1.4 雙機之間的通信
10.1.5 雙機互聯(lián)的另類解決方案
10.2 對等網的組建
10.2.1 對等網絡的規(guī)劃
10.2.2 對等網絡的使用
習題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