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PageMaker版面設計入門
1. 1 啟動PageMaker應用程序
1. 2 創(chuàng)建PageMaker文件
例1—1 使用菜單命令新建一個PageMaker文件
例1—2 打開文件
1. 3 認識PageMaker的界面
1. 4 執(zhí)行基本操作
例1—3 保存文檔
例1—4 通過命令撤消操作
例1—5 重新設定頁面格式
例1—6 使用不同的方法調整頁面顯示比例
例1—7 同時顯示多個出版物窗口
1. 5 活動面板
例1—8 工具面板
例1—9 控制面板
例1—10 排式面板與顏色面板
第2章 主頁的基本操作
2. 1 創(chuàng)建主頁
例2—1 創(chuàng)建一個新主頁
例2—2 將原有主頁修改后變成另外的新主頁
例2—3 以出版物頁面為原本建立主頁
2. 2 使用輔助線
例2—4 為當前出版物設置頁邊界線
例2—5 為當前出版物創(chuàng)建欄輔助線
例2—6 在當前出版物中設置標尺輔助線
2. 3 設置頁碼
例2—7 為多頁出版物設置頁碼
2. 4 套用主頁格式
例2—8 為新增頁面自動套用主頁格式
例2—9 為當前頁面直接套用主頁格式
2. 5 重命名主頁與自動調整版面
例2—10 為修改了格式的主頁重命名
例2—11 執(zhí)行“自動格式”命令來自動調整版面
例2—12 取消出版物中套用的主頁格式
2. 6 使用網格管理器
例2—13 設置網格輔助線
2. 7 其他增效工具
例2—14 使用“網格管理器”設置鏡像與仿制
例2—15 使用“網格管理器”復制輔助線
例2—16 將在“網格管理器”中繪制好的輔助線保存為網格
例2—17 使用“網格管理器”對話框中的“加載網格”
2. 8本章綜合實例
第3章 文本的操作
3. 1 文本塊的操作
例3—1 創(chuàng)建文本塊
例3—2 重新定位文本塊
例3—3 調整文本塊
例3—4 使用“文本塊資料”增效工具
3. 2 置入文本
例3—5 置入外部文件
例3—6 置入文本的排文方式
3. 3 建立圖文框
例3—7 設置圓形圖文框
例3—8 設置矩形圖文框
例3—9 設置多邊形圖文框
例3—10 在圖文框內添加內容
3. 4 編排文本
例3—11 利用文本工具選擇文本
例3—12 設置字體
例3—13 設置文字大小
例3—14 設置行距
例3—15 設置字體樣式
3. 5 使用文章編輯器
例3—16 在“文章編輯器”直接輸入內容進行編輯
例3—17 使用“文章編輯器”編輯頁面內容
3. 6 本章綜合實例
第4章 設置段落格式與文字特效
4. 1 基本段落格式的設置
例4—1 使用控制面板設置段落格式
例4—2 在“段落格式”對話框中設置段落格式
例4—3 設置段落的字距與行距
4. 2 縮排/制表位設置
例4—4 設定制表位
例4—5 移動. 刪除和復制制表位
4. 3 使用“縮排/制表位”面板編輯文本
例4—6 使文字按制表位對齊
例4—7 創(chuàng)建懸浮縮排
例4—8 使用制表位指示線
例4—9 對齊小數(shù)點
4. 4 設計項目符號與編碼
例4—10 添加項目符號
例4—11 添加編碼
4. 5 美化文字
例4—12 設置文字樣式
例4—13 為文字填充顏色
4. 6 首字下沉
例4—14 創(chuàng)建首字下沉
例4—15 取消首字下沉
4. 7 本章綜合實例
第5章 圖形圖像處理
5. 1 創(chuàng)建圖形處理
例5—1 繪制圖形時先設置圖形工具
例5—2 置入其他格式的圖形圖像
5. 2 設計置入的圖形
例5—3 調整圖形的大小
例5—4 將多個圖形組成群組
例5—5 應用拖拉的方法來調整圖形位置
例5—6 設置文本繞圖的方式
例5—7 利用剪切工具裁剪圖形
例5—8 為圖形添加外框
例5—9 對選中的圖形進行旋轉. 傾斜與鏡像的設置
5. 3 TIFF圖片特效
例5—10 設置圖片的Photoshop效果
例5—11 為黑白圖片著色
5. 4 圖形圖像的遮色處理
例5—12 給置入的圖像遮色
例5—13 移動遮色位置
例5—14 將遮色過的圖形圖像組成群組和取消群組的遮色
5. 5 本章綜合實例
第6章 使用顏色
6. 1 認識顏色面板
6. 2 顏色面板的設置
例6—1 添加顏色到“顏色”面板中
例6—2 從選中對象中刪除顏色
6. 3 應用顏色
例6—3 為創(chuàng)建好的文本加上顏色
例6—4 使用“文字規(guī)格”對話框來定義文本的顏色
例6—5 為圖形填充定義好的顏色
6. 4 設定顏色
例6—6 使用“定義顏色”對話框定義顏色
例6—7 使用顏色庫中的顏色
6. 5 本章綜合實例
第7章 應用排式
7. 1 認識排式面板
例7—1 創(chuàng)建新的排式
7. 2 段落排式
例7—2 創(chuàng)建一個段落排式
例7—3 重新編輯段落排式
7. 3 使用排式
例7—4 應用當前出版物中創(chuàng)建好的排式
例7—5 將其他出版物中的排式應用到當前出版物
7. 4 本章綜合實例
第8章 制作表格
8. 1 建立表格
例8—1 利用“縮排/制表位”創(chuàng)建表格
8. 2 啟動“AdobeTable 3. 0C”制作表格
例8—2 使用AdobeTable 3. 0C創(chuàng)建表格
例8—3 在表格中直接輸入內容并編輯
8. 3 導出表格
例8—4 將創(chuàng)建好的表格應用到其他出版物
8. 4 導入文本
例8—5 導入其他應用程序中的文本做為表格內容
8. 5 本章綜合實例
第9章 索引與目錄
9. 1 新增索引條目
例9—1 為出版物添加索引
例9—2 在出版物中創(chuàng)建交叉引用
例9—3 在出版物中快速設置索引
9. 2 索引條目的編輯
例9—4 查看和編輯單一的索引條目
例9—5 使用“顯示索引”命令來編輯索引
例9—6 移動索引的位置
9. 3 生成與索引排式
例9—7 使索引出現(xiàn)在出版物中
例9—8 編輯生成的索引排式
9. 4 創(chuàng)建目錄
例9—9 設置需作為目錄的段落
例9—10 為出版物創(chuàng)建一個目錄
9. 5 修改目錄
例9—11 直接對目錄進行修改
例9—12 利用“目錄排式”命令來修改目錄
例9—13 為創(chuàng)建過目錄的出版物重建目錄
9. 6 本章綜合實例
第10章 鏈接與導出對象
10. 1 管理鏈接文件
例10—1 使用“鏈接”命令查看鏈接信息
例10—2 通過“鏈接信息”對話框查找
例10—3 設置“鏈接選項”對話框
10. 2 取消和重建鏈接
例10—4 為不讓導入的對象被更新取消鏈接
例10—5 使用命令重新鏈接對象
10. 3 手動更新鏈接文件
例10—6 使用手動更新單獨對象
例10—7 使用手動同時更新所有的鏈接對象
10. 4 鏈接的OLE對象
例10—8 使用“粘貼”命令導入鏈接的oLE對象
例10—9 導入可以自動更新的鏈接的oLE對象
10. 5 導出文本
例10—10 從出版物中導出一定范圍的文本
10. 6 導出圖形
例10—11 以不同的格式導出圖形
例10—12 設置要導出的預分色位圖圖像
10. 7 本章綜合實例
第11章 合訂長篇出版物
11. 1 編排頁面
例11—1 使用“排序頁面”命令調整頁面排序
11. 2 合訂成冊
例11—2 使用“編定成冊”命令將出版物合訂成冊
11. 3 創(chuàng)建合訂本
例11—3 使用“合訂”命令創(chuàng)建合訂出版物列表
例11—4 制作合訂本目錄
11. 4 本章綜合實例
第12章 打印出版物
12. 1 打印前設置字體
例12—1 定義字體匹配并創(chuàng)建一個優(yōu)先的字體替換列表
12. 2 PostScript打印機
例12—2 按文件名列出PostScript打印機描述文件
例12—3 設置打印出版物時的分辨率
例12—4 選擇及設置PostScript打印機
例12—5 設置打印紙張與打印選項
例12—6 設置打印顏色
12. 3 本章綜合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