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個人信用有多重要?
世紀性的跳躍:中國進入中等發(fā)展水平
一萬億美元GDP的微觀意義
再認識壟斷
微軟vs.鄧麗君:壟斷與流行的區(qū)別
單位彈性與企業(yè)競爭戰(zhàn)咯
新經濟需要新“婆婆”嗎?
“打假”應屬政府專權嗎?
——兼談“王海式”打假行為
政府出版物應按什么原則定價9
資金是中國經濟所短缺的嗎?
尋求發(fā)展的新思維
——讀《1999/2000年世界發(fā)展報告》
房價在中國為什么這么高?
股權比重爭論的意義何在?
挑選優(yōu)勝者:談機構投資者與上市公司治理結構
克服信息不對稱障礙:談金融機構與中小企業(yè)發(fā)展
如何在中國普及個人支票?
信用環(huán)境不好,從何做起?
——答羅凱先生
分析人民幣匯率:還能再簡單套用“小國模型”嗎?
正視通貨緊縮
如何化解“過剩生產能力”?
儲蓄高升引出的思考
匯率是一個平衡器
無限風光靠擴張?
不止是一個世紀的跨越
汲取鄰居的經驗教訓
新經濟的“舊”周期
經濟增長縱橫談
回顧20世紀經濟增長:幾點個人體會
國際經濟俱樂部中的持籌者
——談國際競爭中公平與效率的統(tǒng)一
改革國際貨幣制度:尋求深層共識
“持籌者經濟”:工黨的新經濟口號
英國的歐洲難題:公民投票黨提供了較佳出路嗎?
稅收問題:工黨與保守黨大選決戰(zhàn)的主戰(zhàn)場
微妙的平衡:英國宏觀經濟政策的松緊擺動
圍繞中國經濟發(fā)展的國際論戰(zhàn)
——析新著《中國的興起與俄國的衰落》
繼承人之死:一個現(xiàn)代金融家族王國的悲劇
哀戰(zhàn),投資者!
——層出不窮的投資界丑劇何時休矣?
布羅姆伯格與金融訊息業(yè):新潮流中的新舵手
預選、大選、歐元:英國經濟走向何方?
英國1997年大選:“持籌者資本主義”會取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