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辭典分上下兩卷,約三百萬字,插圖三百多幅,共收錄國務院正式公布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九十九座。全國著名大學、權威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和各名城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領導、專業(yè)人員共同編纂,一千多人參加了編寫和審讀工作。眾多高水平專業(yè)編寫人員的辛勤耕耘,保證了本書內容的科學性和文字的高質量。這本大辭典突出了歷史文化的含量,如在“歷史大事”一欄中,不僅著重介紹了這些歷史大事與城市發(fā)展、興衰變遷的密切關系,勾畫出歷史文化名城社會發(fā)展與文明進步的歷程,而且特別強調了教育、科技、文化、經濟發(fā)展和城市建設等方面的內容對歷史文化名城所起的作用。大辭典對歷史文化名城的傳統(tǒng)文化,給予了充分的重視,可以說是該書最具特色的一部分。我一直認為,歷史文化名城不僅要有體有形,而且還要有聲有韻。有體有形是指文物古跡、風景名勝、城市建設等物質形態(tài),有聲有韻是指詩詞歌賦、戲曲彈唱、工藝美術、節(jié)慶風俗、風味飲食、土特名產等凝聚的精神文化內涵。例如北京,如果只有故宮、天壇、北海、頤和園、長城、十三陵,而沒有京戲、廟會、烤鴨、景泰藍、雕漆,對歷史文化名城來說就遜色多了。又如蘇州,如果只有拙政園、留園、虎丘、寒山寺而無昆劇、評彈、吳歌、吳門畫派、蘇繡、蘇州絲綢、蘇式菜肴、蘇式糕點,蘇州也就乏味得多了。辭典的編者對歷史文化名城傳統(tǒng)文化內涵的挖掘和整理,作了很大的努力,把各個歷史文化名城的傳統(tǒng)文化思想、藝術流派、民俗風情、土特名產、風味飲食等等,都作了全面的介紹,異彩紛呈,豐富多彩。對被稱為“硬件”的文物古跡、城市建設等方面的介紹,在書中占了最多的分量,這是歷史文化名城的重點內容,編者煞費苦心,選擇重心,以簡明扼要的文字,予以分別介紹。其特點是收羅囊括,務盡其全,介紹文字注重科學而又具可讀性??v觀此書,可稱得上內容豐富、編排有序、印制精良。它的出版將會對我國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研究、宣傳、建設等工作起到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