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保羅·A·薩繆爾森和耶魯大學教授威廉·D·諾德豪斯撰寫的《經濟學》教科書于1998年春出版了第16版。該教科書首版發(fā)行是在1948年,迄今已整整50周年。為此兩位作者都對這部跨世紀的“金版”傾注了特別的心血。一年后的今天,這個版本的中譯本已經在北京問世,應該說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本書的出版者華夏出版社的有關領導和主譯人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國際經濟貿易系主任蕭琛教授,都希望我在此為廣大讀者寫幾句文字。作為本版翻譯的學術顧問,我當然也有一份義不容辭的現任。半個世紀前這部教科書問世時,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翰·肯尼思·加爾布雷思曾寫出第一篇書評。他預言:“下一代人將會跟隨薩繆爾森學習經濟學?!雹侔雮€世紀以來,隨著世界經濟的變革和經濟學的發(fā)展,這部書一直在不斷地加以修改和補充,久已成為世界上最暢銷的經濟學教科書。迄今,它已被譯成法文、德文、意大利文、瑞典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日文、中文、阿拉伯文、俄文、匈牙利文、捷克言語、羅馬尼亞文、越南文等,共計有40種以上的譯本。其銷售量也已超過了一千萬冊。本書在我國首次被譯為中文版是1964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中國人民大學高鴻業(yè)教授摘譯的該書第5版中的部分章節(jié)(原著第5版出版于1961年)。后來商務印書館于1979年再次出版該書第10版(原著第10版于1976年出版)的全部內容,仍由高鴻業(yè)教授翻譯。1992年中國發(fā)展出版社出版了該書第12版(本版已由保羅·A·薩繆爾森和威廉·D·諾德豪斯合著,1985年出版)的中譯本,高鴻業(yè)教授負責總翻譯和校閱。1996年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出版了本書第14版(原版于1992年出版)的中譯本,由胡代光、余斌、張軍擴等翻譯,李渝林同志校閱。薩繆爾森是1970年第二屆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瑞典斯德哥爾摩經濟學院教授阿沙·林貝克當年在頒獎致辭中曾經這樣評價:“薩繆爾森在提高經濟學分析水平方面的貢獻,已超過當代任何一位其他的經濟學這有。他事實上是重寫了經濟學理論的許多領域?!彼_繆爾森的治學方法向來以折衷和綜合著稱于世,誠如國外有的經濟學者所評說的:“在經濟信仰變化莫測的大動蕩中,薩繆爾森多年來堅定地立于科學公正的基石之上。在受到激進的右翼和左翼經濟學挑戰(zhàn)時,薩繆爾森堅持了這樣的原則,即對于那些引起爭論的事實,完全可以不帶著贊美或憎惡這類感情色彩來給予闡述?!雹谝运_繆爾森為代表所提出的“新古典綜合”是隨著時間推移而不斷演進的。正如有的學者指出的,“新古典綜合”經歷了由“原始的綜合”到“成熟的綜合”的歷史過程。從經濟思想史角度看,最近一個半世紀內西方三次出版了影響重大的“折衷綜合”名著。一次是約翰·穆勒1848年首版問世的《政治經濟學原理》,作者試圖把當時存在的各種經濟學理論調和在一起,建立一種折衷的經濟學體系。該書多次重版,成為19世紀后半葉英語世界中必讀的經濟學教科書。第二次是阿爾弗里德·馬歇爾1890年首版問世的《經濟學原理》,直到1920年出版了該書的第8版。馬歇爾企圖把客觀的價值論和主觀的價值論調和起來,建立二元的價值理論體系,并以此為基礎而形成以他為先導的“新古典經濟學”。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在19世紀末期到20世紀初期被奉為西方經濟學界的“圣經”。第三次“綜合”的代表作是保羅·薩繆爾森1948年首版問世的《經濟學》。該書影響之廣,如前所述,可以說已經超過了任何一本經濟學教科書。盡管國外經濟學界和輿論界有些人正宣稱,約瑟夫·E·斯蒂格里茨的《經濟學》(1993年英文版,1997年中譯本)或格雷戈里·曼昆的《經濟學原理》(1998年英文版)將有可能取代薩繆爾森的《經濟學》,從而成為西方第四本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經濟學教科書。然而這可能還需要事實的充分證明。此前,R.G.Lipsey和Peter Q.Steiner的經濟學教科書也曾一版再版,挑戰(zhàn)嚴峻。薩繆爾森經濟學教科書長盛不衰,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卮疬@個問題之前,讀者不妨先瀏覽一下第16版中好幾篇屬于前言性質的文字。在那里,讀者可以聽一聽這位大師50年來出自內心首次吐露的“真言”,也不妨感受一下,那令人難以按捺的經濟學激情還能否拔動年輕人的心弦?,F在譯出的這個50周年版,顯然是他們這一對“忘年交黃金搭檔”的里程碑之作。綜觀全書,可以說它是歷次版本中改動最大、新意最多、最富朝氣和面向未來的一個版本。首先,經過更加精心和嚴格的篩選,本版內容更加契合初學者跨入新世紀的需要。在濃縮了的篇幅中,不僅繼續(xù)包含了諸如稀缺、效率、貿易收益和比較優(yōu)勢原則等微觀經濟學概念,總供給和總需求、貨幣地位等宏觀經濟學范疇,以及經濟增長理論和商業(yè)周期模型;而且還進一步擴大了“信息經濟學”、“環(huán)境經濟學”和“真實商業(yè)周期理論”等新內容。其次,本書詳細地評述了處于經濟學最前沿的幾個領域,即環(huán)境生態(tài)經濟學、醫(yī)療保健經濟學、國際經濟學和開放經濟宏觀經濟學。新經濟增長理論所強調的技術、發(fā)明、創(chuàng)新和人力資本的重要性;信息經濟學的新流派、信息定價的困境、網絡經濟學問題;投資經濟學中的不確定性與博弈論;污染許可交易的經濟學分析和案例分析;國際經濟學和國際貿易同國內經濟變化相互作用機制,歐洲貨幣一體化的激進思潮;等等,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最后,本書不僅帶有信息經濟學和國際互聯(lián)網的時代色彩,而且奏響了另一個時代的主旋律:“市場機制的再發(fā)現?!碑斀?,世界各國正在進一步發(fā)現市場這個資源配置工具的巨大力量。在轉軌經濟國,如前蘇聯(lián)、波蘭等東歐國家的“休克療法”,中國成功的漸進式改革,都在轉經常分析中得到相應的剖析。在新興市場經濟國,如何從“奇跡”走向新的“奇跡”,也是傳統(tǒng)發(fā)展經濟學和國際經濟學的新難題。而在成熟市場經濟國,放松管制、私有化則早已經成為潮流。此外,市場原則還在“自我拓展新邊疆”,污染許可證、無線電頻道、網址域名等“商品”交易,都是市場機制促進效率、矯正公共機制的新范式?!八街?,可以攻玉?!?0年來,我國經濟改革開放所取得的輝煌成績,舉世矚目。在當前世界經濟錯綜復雜的情況下,為繼續(xù)保持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xù)、快速、健康發(fā)展,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我們一定要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緊密團結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轉,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努力實踐,總結經驗,提高認識,不斷邁步前進。就抓緊學習經濟業(yè)務知識而論,這部新版《經濟學》的中譯本,不僅會有助于我們學習和掌握現代經濟學的基本內容和發(fā)展趨勢,而且能有助于我們更加有效地借鑒、參考、擇取和利用,從而能夠更加切實地思考我們自己的問題。為此,注意結合我國的國情,注意審視西方經濟學家的基本立場觀點,應該說都是斷然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