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地理世界地理20世紀美國宗教與政治

20世紀美國宗教與政治

20世紀美國宗教與政治

定 價:¥15.00

作 者: 董小川著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叢編項: 東北師范大學世界文明史研究叢書
標 簽: 中國治政

ISBN: 9787010035512 出版時間: 2002-02-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20cm 頁數(shù): 250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20世紀美國宗教與政治》一書的作者是董小川,東北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該書的出版得到東北師范大學社科處的資金資助,2002年2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發(fā)行。全書21萬字。本書是董小川所主持的國家1999年度社科基金規(guī)劃項目“二十世紀以來宗教在美國社會政治生活中的作用”的最終成果。董小川教授是東北師范大學歷史系“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的成員,因此,本書作為“東北師范大學世界文明史研究叢書”出版。該書認為,首先,宗教與政治相結合、相配合、相融合、相吻合,是美國政治的突出特征,宗教作為國家意識形態(tài)發(fā)揮過和正在發(fā)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國內政治生活中,不論是公民、總統(tǒng)、國會還是法院,都與宗教息息相關;在20世紀這100年間發(fā)對外關系上,從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到1991年蘇聯(lián)解體,國際關系和國際政治有近80年是以兩種不同社會制度和思想理論的斗爭為主體的。而在那場斗爭中,宗教曾起過獨特的作用。所以,美國學者認為,意識形態(tài)上的反共產(chǎn)主義是使美國自由主義者、溫和派和保守主義者意見一致的粘合劑,特別是在精英群體里。其次,宗教是美國文化的中樞,美國文化可以稱之為一種宗教文化,這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宗教在美國政治文化形成過程中具有重要價值;二是宗教持續(xù)不斷地服務于美國自由主義及其政治和社會秩序的合法化。這里,我們既可以用教會宗教在各個時期的“奮興”作用來歸納美國文化發(fā)展的基本脈絡,也可以用公民宗教在美國民族統(tǒng)一道德觀和價值觀上的作用來表述美國文化存在的基本特征。再次,宗教信仰多元化是美國社會存在和發(fā)展的基本依托??肆诸D總統(tǒng)在第二次就職演說中說:“我們擁有種族、宗教和政治上的豐富的多樣性,這在21世紀將是天賜之福。那些能夠在一起共同生活、共同學習和鍛造團結的新紐帶的人們,將會得到巨大的收獲。”不論是宗教的多樣性決定了政治的多元化還是政治的多樣性決定了宗教的多元化,都證明是美國宗教與政治相輔相成的關系塑鑄了美國民族和國家。美國作為一個歷史上形成的多種族、多宗教的移民國家,沒有宗教信仰的多元化就難以體現(xiàn)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則;作為一個以基督新教—天主教—猶太教三位一體的基督宗教為主流的文化體制,沒有宗教信仰的多元化就失去了美國文化賴以存在的根基。在美國人判斷人格的價值尺度中,宗教因素具有重要地位。本書認為,從另一個側面講,美國又是一個從宗教歷史走來的世俗國家,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宗教世俗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宗教在社會政治生活中的作用非但沒有減少,反而更加重要。本書從總統(tǒng)、公民、國會、利益集團、法院和外交等多方面和領域說明:在美國社會政治生活中,宗教的作用非同小可;本書從競選、道德、種族、利益、權利等多方面說明:信仰的價值不可小視。具體說來,本書主題內容及主要觀點包括:1、本書認為,在20世紀以前,美國歷史上的政教關系有一個變化的過程,在這個變化過程中,美國走過了一條從政教合一到政教分離的路徑。因此,本書說明了美國移民始祖神權政體的興衰過程;闡述了領導美國獨立的政治精英們如何走上民主政治的的道路;介紹了立國之父政教分離制度的抉擇;闡發(fā)了政治神學家在內戰(zhàn)后南方重建中注重“道德重建”的成功。2、本書認為,美國總統(tǒng)既是政府首腦,又是國民的精神領袖,本書說明了總統(tǒng)作為精神領袖的宗教信仰及其政治價值;總統(tǒng)選舉中的宗教派別與政黨政治的關系;總統(tǒng)選舉中候選人的道德與宗教的關系等。這中間特別強調了宗教教派參與美國總統(tǒng)選舉,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基督教右翼的社會活動能力和影響力的擴大,表明了美國宗教勢力的發(fā)展。3、本書認為,美國的公民既是世俗民眾,同時也是宗教信徒,不信教的人很少,因此,要了解美國,就必須先了解美國公民的宗教信仰和宗教觀。本書說明了美國世俗民眾多元化的宗教信仰與政治多元化的關系,敘述和闡述了基督新教內部的教派思想更新與紛爭、基督新教—天主教—猶太教3大主流宗教地位的確立、宗教多元化的凸顯、有色人種的宗教信仰與社會地位以及宗教、政治與美國民族統(tǒng)一道德觀等問題。本書認為,宗教作為一種社會文化形式在美國歷史和現(xiàn)實中都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和價值。4、本書認為,美國國會是政治精英集聚的政治論壇,它不但對世俗社會問題進行立法,同時也進行宗教立法,這樣,國會議員的宗教信仰和宗教觀對美國立法的影響和作用就顯得非常重要。本書敘述和闡發(fā)了美國國會議員的宗教信仰及其政治意義;說明了宗教勢力對議員觀點的影響及其途徑;宗教立法與信仰自由的關系等問題。本書認為,在宗教信仰、立法與法制的問題上,美國政府的政策是很明確的,那就是從公民的權利和國家的利益出發(fā)考慮問題。5、本書認為,美國是一個由各種利益集團組成的社會,其中不乏宗教利益集團,因此,在宗教信仰至上還是政治追求為先的問題上,各個利益集團都有一個選擇。本書敘述了美國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宗教利益集團的基本狀況;說明了宗教教派的信仰原則與政治追求;闡述了宗教利益集團參與國家政治的途徑與特點。在這些問題中,本書特別注重了天主教利益集團勢力的上升,專門說明了各個宗教利益集團之間的合作趨勢。6、本書認為,美國法院不但是世俗事物判定的機構,還是執(zhí)行道德標準與律法量衡的機構。本書首先闡述了美國法院對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裁決問題;又專門說明了宗教在美國教育中極為重要和特殊的地位;同時,本書還論述了美國人對宗教問題的道德判斷問題。本書認為,在宗教案例的判決中,美國法院是維護國家和公民利益的,是不容忍那些干擾國家秩序和損害人民身心健康的邪教的。7、本書認為,美國外交是其宗教民族主義與世俗國家利益相結合的外交,在外交政策的執(zhí)行過程中,宗教民族主義中的宗教使命感具有不可替代、不能忽略的地位。本書論述了美國宗教民族主義的表現(xiàn)、特征、本質和作用。本書認為,美國對外活動是在宗教使命感的推動之下進行的,這是一個力量的源泉;本章特別說明了美國參加世界反共十字軍的問題,認為這是與美國宗教文化的輸出有直接關系的問題;在美國全球戰(zhàn)略中,宗教具有不可或缺的價值和作用。宗教是美國民族的精神源泉;世俗化了的宗教是美國國家政治的基本依托。美國宗教與政治的關系過去是、現(xiàn)在是、將來一定還是密不可分的;研究和探索美國宗教與政治及其相互關系是我們了解美國文化和美國文明的基礎和鑰匙,體悟和省察宗教因素在美國社會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是我們認識美國社會的關鍵所在。在我國學術界,把宗教與政治之間的關系作為主要研究內容的論著還不多見,所以,本書對于我國學術界深入探討美國歷史、宗教和政治制度等問題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同時,在世界歷史沿文化線重構的今天,中美關系及其發(fā)展趨勢具有重大意義,中國應該而且必須深入、全面地了解美國及其社會,所以,本書對某些我國政府部門和領導人在制訂政策的時候會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姓名:董小川性別:男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生:1951年10月14日專業(yè)職稱:教授,博士生導師行政職務:歷史文化學院世界史系主任,學科帶頭人,兼東北師范大學工會副主席。工作單位:東北師范大學歷史系學歷:1973-1976東北師范大學歷史系學生1984-1987東北師范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1988-1990東北師范大學與美國南伊利諾伊大學卡本代爾分校聯(lián)合舉辦的國際關系研究班學生工作經(jīng)歷:1968-1973知識青年1976-1984長春市第二實驗中學教師1987-現(xiàn)在東北師范大學歷史系教師1995年以來主要論文:1.《美國政教分離制度的歷史思考》載《歷史研究》1998年第4期(1.2萬字)2.《阿拉斯加割讓問題研究》載《世界歷史》1998年第4期(1.2萬字)3.《關于美國對華門戶開放政策的幾個問題》載《美國研究》1998年第4期(1.5萬字)4.《中西文化共性論綱》載《東北師大學報》1999年第3期(人大復印報刊資料1999年第8期《文化研究》(G0)轉載)(1萬字)5.《宗教類別論》載《東北師大學報》1998年第6期(人大復印報刊資料1999年第1期《宗教》(B9)轉載)(9000字)6.《歷史行為的客觀作用問題》載《社會科學》(上海)1997年第4期(人大復印報刊資料1997年第6期《哲學原理》(B1)轉載)(8000字)7.《恩格斯的歷史認識和史學研究》載《東北師大學報》1996年第6期(人大復印報刊資料1997年第2期《歷史學》(K1)轉載)(8000字)8.《日俄戰(zhàn)爭后美俄爭奪中國東北問題》載《東師史學》1995年《第2期》(8000字)9.《論20世紀初期的美俄關系》載《東北師大學報》1995年第3期(8000字)10.《19世紀末期以前美俄友好關系探源》載《松遼學刊》1995年第2期(8000字)11.《美國宗教與政治》載《呼蘭師專學報》1999年第3期(9000字)12.《科學和神學:現(xiàn)代美國文明的兩大支柱》載《東北師大學報》2000年第2期(人大復印報刊資料2000年第5期《歷史學》(K1)轉載)(8000字)13.《"門戶開放政策"研究的新視角》載《光明日報》2000年12月15日C3版(2000字)14.《美國宗教民族主義的歷史省察》栽《史學集刊》2002年第1期1995年以來主要專著:1.《美俄關系史研究(1648-1917)》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30萬字)2.《儒家文化與美國基督新教文化》商務印書館1999年出版(20萬字)3.《世界史綱》(下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版(40萬字)4.《歷史的豐碑叢書:玻利瓦爾》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4萬字)5.《歷史的豐碑叢書:克倫威爾》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4萬字)6.《歷史的豐碑叢書:愷撒》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4萬字)7.《20世紀美國宗教與政治》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21萬字)8.《世界文化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48萬字)

圖書目錄

序言
第一章 歷史——20世紀以前美國政教關系的嬗變
一、移民始祖權政體人興衰
二、獨立精英民主政治的超越
三、建國元勛政教分離制度的抉擇
四、政治神學家道德重建的成功
第二章 總統(tǒng)——政府首腦與精神領袖
一、精神領袖宗教信仰的政治價值
二、總統(tǒng)選舉中的宗教派別與政黨政治
三、總統(tǒng)選舉中侯選人的道德與宗教集團的利益
第三章 公民——世俗民眾與宗教信徒
一、世俗民眾多元化的宗教和政治
二、有色人種的宗教信仰與社會地位
三、宗教、政治與美國民族統(tǒng)一道德觀
第四章 國會——政治精英與宗教立法
一、國會議員的宗教信仰及其政治意義
二、宗教勢力對議員觀點的影響
三、國會對宗教信仰自由問題的立法
第五章 集團——信仰至上與政治追求
一、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宗教利益集團
二、宗教教派的信仰原則與政治追求
三、宗教利益集團參與國家政治的途徑與特點
第六章 法院——道德標準與律法量衡
一、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裁決
二、宗教與美國教育
三、道德法院——宗教與美國人的道德裁決
第七章 外交——宗教民族主義與世俗國家利益
一、美國宗教民族主義
二、反共十字軍與美國宗教文化的輸出
三、美國全球戰(zhàn)略中的宗教
主要參考書目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