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序 克里斯托娃到巴黎
第一章 超越結構的生成
以創(chuàng)立新的符號學為目標
作為文本學的符號分析學
意義生成的現場
第二章 使意義生成的欲動
符號象征態(tài)和前符號態(tài)
“表達主體”與“場”
意義生成過程——爭執(zhí)與對話
意義生成的過程——欲動與意義命題
否定性與多元邏輯
幼兒語言和詩歌語言
第三章 圍繞“母性”
從政治季節(jié)到內在體驗
abjection——“母親”的令人厭惡
愛的空間
愛的反面的憂郁
第四章 與意義生成相聯系的新女權主義
從符號論到女性論
女性的時間
從母性來把握女性
結論 90年代的克里斯托娃
附錄
克里斯托娃簡略年譜
主要著作提要
關鍵術語解說
讀書向導
后記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