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世間有了劫難,可以逃亡,哪怕逃到天涯海角;大自然遭遇了的劫難,可以逃亡到哪里去呢?境內容不下我們,那就取道查爾錫伯吧,到境外去!我們不可能再好下去了,你想想,我還有可能再回北京嗎?我的戶口已經注銷了。你和一個人不人鬼不鬼的反革命分子一輩子生活在這大沙漠里,你受得了嗎?這樣對我是一各更痛苦的折磨……你……今天就……回去吧……你走吧……我求你了……這些整人的花樣怎么和新疆的一個樣?難道大家都在一個地方受過訓練嗎? 本書是一部知青逃亡者不諱其辱的逃亡史記。主人公因言獲罪,從此受盡凌辱和酷刑,被臠割去愛情、英氣、尊嚴、性靈和人的一切稟賦,活得像畜牲,終于不堪折磨,開始了逃亡生涯,從塔里木河到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死亡之海”,從內蒙古武斗廢墟到江南水鄉(xiāng)、山林、曲曲折折,屢捕屢逃,閱盡森羅萬象而又被極端圣化的階段斗爭鬧劇,更閱盡凌架于一切蔚藍之上的謊言。誰有人的企望,誰就淪為“罪人”。知青“罪人”們的“罪行”荒誕得一如神話:一言不慎,一次鞠躬,一個表態(tài),一夜收聽外國廣播電臺……皆會被勞教、囚禁、判刑、污辱、捆綁、吊打、批斗。批斗五花八門,有文斗,陪斗,武斗,窩里斗;有屈伏在地像畜牲一樣任人騎著游斗;有滿身披瀝墨水、粘痰、唾沫的圍斗;并且被勒令做出各種最丑惡的姿勢。于是,知青中有了出賣告密者、搖尾爭寵者、落井下石者、集體下跪請罪者,有了相扶相攜者、苦膽憂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