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文學詩歌詞曲賦中國古代作品全金元詞

全金元詞

全金元詞

定 價:¥80.00

作 者: 唐主璋編
出版社: 中華書局
叢編項:
標 簽: 元代

ISBN: 9787101008852 出版時間: 1979-01-01 包裝: 精裝
開本: 20cm 頁數(shù): 601~1314頁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唐圭璋,著名詞學家,字季特,滿族人,1901年1月23日出生于南京,幼讀私塾,12歲喪母,13歲入南京立奇望街小學。校長陳榮之知其家境困難,一切免費,還負擔他的一切費用。三年后,南京全市小學畢業(yè)會考,唐圭璋名列第一,考入省立第四師范學校。不久,受校長仇埰悉心指導他閱讀古典詩詞和名作。陳、仇兩位是他終生不忘的恩師。畢業(yè)后,唐圭璋到六合西門平民小學任教兩年,1922年夏,考進國立東南大學中文系。那時系主任陳中凡注重國學,校內(nèi)辦有《國學小叢刊》,他最早撰寫的一篇論文《詩三百篇的修辭》就是發(fā)表在這個叢刊上。吳梅在東大開設的詞學通論、曲學通論、詞選、曲選、專家詞、南北詞簡譜等多門課程,唐圭璋都選聽;吳梅還帶領學生建立了一個詞社,名"潛社",唐圭璋就與同學王季思、段熙仲、張世祿等成為社中骨干。吳梅的學生很多,但最為出色的是任中敏(半塘)、唐圭璋和盧前(冀野)三大弟子,人稱"吳門三杰"。由于任、盧專攻曲學,而詞學唐圭璋獨領風騷。大學時期,唐圭璋匯輯了《納蘭容若詞》,撰寫成《宋詞三百首箋》,吳梅為之作序,以后又為其《全宋詞》、《詞話叢編》等巨著作序。1939年吳梅客死云南。當時唐圭璋雖飄泊成都,還是趕到云南為第三位恩師送行,并寫下了沉哀入骨的《虞美人·悼瞿安師》和《吳先生哀詞》。唐圭璋在1928年大學畢業(yè),先任教于江蘇省第一女子中學,后轉任中央軍校國文教官,兼教歷史。他30年代編輯的《全宋詞》目錄在全國各地分發(fā)后,引起了社會同人的熱烈反響。他寫的《宋六十家詞跋尾》和《四十種詞集跋尾》發(fā)表后,受到詞學界一致好評。1937年全書初稿完成,36歲的唐圭璋,大名已赫然載入《民國名人圖鑒》。新中國成立后,他在東北師范大學任教,1953年秋調回南京師范學院中文系,講授古典文學至1990年。辛勤耕耘七十載,嘔心瀝血育桃李。他長期講授唐宋詞選,也教元明清戲曲。他有一個與眾不同的教學方式,就是與吳梅一樣常攜長笛一支,在堂上吟詞唱曲,以加深學生對詞曲意境的理解;他講解柳永、蘇軾、秦觀的詞作以及《牡丹亭》、《長生殿》等戲曲時,會情不自禁地用昆曲清唱其中精彩的篇章,使同學們獲得一種優(yōu)美、高雅的藝術享受。唐圭璋對中學語文教學非常關心,不僅經(jīng)常解答中學語文教學中的疑難問題,而且還曾親自為語文教師作輔導講座。比如1956年,全國文化界、教育界掀起了學習《毛主席詩詞》的熱潮。為了滿足江蘇中學教師的需求,唐圭璋專程到常州、無錫、鎮(zhèn)江,為中學教師作專題講座。唐圭璋于1934年完成《詞話叢編》初稿,吳梅為之作序,稱"此書洵詞林巨制,藝苑之功臣"。該書出版后,他仍然不斷搜集。經(jīng)過40多年的滄桑變遷,他一步一個腳印,終于1986年中華書局出版《詞話叢編》(修訂本)精裝五大冊,增補了25種,共計85種詞話,近400萬字,集歷代詞話之大成,為我國詞學史上矗立了一座豐碑。1979年,中華書局又推出唐圭璋的《全金元詞》。這部巨著最初定名《金元詞匯》,30年代所輯原稿,60年代完成初稿,曾借給友人夏承燾,但在"文革"受遭抄家被燒毀。唐圭璋后又按存目重新輯錄。他因年邁體弱,辭掉了南京市人大代表、南京市文聯(lián)副主席、省政協(xié)委員等社會職務,但仍兼任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guī)劃小組顧問、中國韻文學會會長、中華詩詞學會名譽會長等職,1990年,國家授予他"有特殊貢獻的專家"稱號。在不足8平方米的書房兼臥室夢桐齋里,堆滿著各種版本的書藉。1991年他以90高齡無疾而終,唐圭璋對中國詞學事業(yè)有著前無古人的獨特建樹,又為培養(yǎng)詞學人才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作者簡介

  唐圭璋,著名詞學家,字季特,滿族人,1901年1月23日出生于南京,幼讀私塾,12歲喪母,13歲入南京立奇望街小學。校長陳榮之知其家境困難,一切免費,還負擔他的一切費用。三年后,南京全市小學畢業(yè)會考,唐圭璋名列第一,考入省立第四師范學校。不久,受校長仇埰悉心指導他閱讀古典詩詞和名作。陳、仇兩位是他終生不忘的恩師。畢業(yè)后,唐圭璋到六合西門平民小學任教兩年,1922年夏,考進國立東南大學中文系。那時系主任陳中凡注重國學,校內(nèi)辦有《國學小叢刊》,他最早撰寫的一篇論文《詩三百篇的修辭》就是發(fā)表在這個叢刊上。吳梅在東大開設的詞學通論、曲學通論、詞選、曲選、專家詞、南北詞簡譜等多門課程,唐圭璋都選聽;吳梅還帶領學生建立了一個詞社,名"潛社",唐圭璋就與同學王季思、段熙仲、張世祿等成為社中骨干。吳梅的學生很多,但最為出色的是任中敏(半塘)、唐圭璋和盧前(冀野)三大弟子,人稱"吳門三杰"。由于任、盧專攻曲學,而詞學唐圭璋獨領風騷。大學時期,唐圭璋匯輯了《納蘭容若詞》,撰寫成《宋詞三百首箋》,吳梅為之作序,以后又為其《全宋詞》、《詞話叢編》等巨著作序。1939年吳梅客死云南。當時唐圭璋雖飄泊成都,還是趕到云南為第三位恩師送行,并寫下了沉哀入骨的《虞美人·悼瞿安師》和《吳先生哀詞》。唐圭璋在1928年大學畢業(yè),先任教于江蘇省第一女子中學,后轉任中央軍校國文教官,兼教歷史。他30年代編輯的《全宋詞》目錄在全國各地分發(fā)后,引起了社會同人的熱烈反響。他寫的《宋六十家詞跋尾》和《四十種詞集跋尾》發(fā)表后,受到詞學界一致好評。1937年全書初稿完成,36歲的唐圭璋,大名已赫然載入《民國名人圖鑒》。新中國成立后,他在東北師范大學任教,1953年秋調回南京師范學院中文系,講授古典文學至1990年。辛勤耕耘七十載,嘔心瀝血育桃李。他長期講授唐宋詞選,也教元明清戲曲。他有一個與眾不同的教學方式,就是與吳梅一樣常攜長笛一支,在堂上吟詞唱曲,以加深學生對詞曲意境的理解;他講解柳永、蘇軾、秦觀的詞作以及《牡丹亭》、《長生殿》等戲曲時,會情不自禁地用昆曲清唱其中精彩的篇章,使同學們獲得一種優(yōu)美、高雅的藝術享受。唐圭璋對中學語文教學非常關心,不僅經(jīng)常解答中學語文教學中的疑難問題,而且還曾親自為語文教師作輔導講座。比如1956年,全國文化界、教育界掀起了學習《毛主席詩詞》的熱潮。為了滿足江蘇中學教師的需求,唐圭璋專程到常州、無錫、鎮(zhèn)江,為中學教師作專題講座。唐圭璋于1934年完成《詞話叢編》初稿,吳梅為之作序,稱"此書洵詞林巨制,藝苑之功臣"。該書出版后,他仍然不斷搜集。經(jīng)過40多年的滄桑變遷,他一步一個腳印,終于1986年中華書局出版《詞話叢編》(修訂本)精裝五大冊,增補了25種,共計85種詞話,近400萬字,集歷代詞話之大成,為我國詞學史上矗立了一座豐碑。1979年,中華書局又推出唐圭璋的《全金元詞》。這部巨著最初定名《金元詞匯》,30年代所輯原稿,60年代完成初稿,曾借給友人夏承燾,但在"文革"受遭抄家被燒毀。唐圭璋后又按存目重新輯錄。他因年邁體弱,辭掉了南京市人大代表、南京市文聯(lián)副主席、省政協(xié)委員等社會職務,但仍兼任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guī)劃小組顧問、中國韻文學會會長、中華詩詞學會名譽會長等職,1990年,國家授予他"有特殊貢獻的專家"稱號。在不足8平方米的書房兼臥室夢桐齋里,堆滿著各種版本的書藉。1991年他以90高齡無疾而終,唐圭璋對中國詞學事業(yè)有著前無古人的獨特建樹,又為培養(yǎng)詞學人才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圖書目錄

文字虛中:迎春樂 念奴嬌
高士談:玉樓春
減字木闌花 朝中措 好事近
吳激:訴衷情 人月圓 滿庭芳
春從天上來 瑞鶴仙,風流子
蔡公年;水調歌頭
水調歌頭
滿江紅 念媽嬌
念奴嬌
念奴嬌 雨中花
永遇樂 水龍吟
石州慢 滿庭芳
漢宮春 望月婆門 洞仙歌
驀山溪
漁家傲 怕春婦 臨江仙 一剪梅
小重山 減字闌花 朝中措
南鄉(xiāng)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