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簡介《桃花扇》為孔尚任所作。孔尚任,字聘之,山東曲阜人,生于清順治五年(1648),卒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咨腥纬錾碛谠姸Y之家,為孔子第六十四代孫。早年用心舉業(yè),大約在康熙六年(1667)左右考取秀才,康熙二十年(1681)為國子監(jiān)生??滴醵辏?684),玄燁南巡,返經曲阜祭孔,孔尚任被推為玄燁講經并得到賞識,次年人京為國子監(jiān)博士??滴醵迥辏?686)曾赴揚州參加疏浚長江??诠こ?,得以接觸社會現(xiàn)實。在楊州三年,結識不少明代遺民,還登梅花嶺,憑吊史可法衣冠冢;并曾去南京,憑吊明故宮、明孝陵,游覽秦淮河、三山街,又特地去棲霞山白云庵拜會了曾任南明錦衣千戶的道士張怡,這些活動,為他創(chuàng)作《桃花扇》提供了豐富的資料?!短一ㄉ取穫髌娴膭?chuàng)作,開始于作者尚未出仕之前,此后又在淮揚、昭陽(江蘇興化)等地繼續(xù)撰寫,大約歷經十余年,三易其稿,終于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六月完成?!短一ㄉ取访媸啦痪茫纯滴跞拍辏?700)三月,孔尚任升任戶部員外郎,但旋即罷官。何以獲罪,現(xiàn)存資料無明確記載??滴跛氖荒辏?702)冬,他從北京回到家鄉(xiāng)。先后又出游山西、湖北、淮揚等地,后返故鄉(xiāng)山東曲阜,卒于家??咨腥我簧鷦?chuàng)作了不少詩文,有《石門山》、《出山異數(shù)記》、《湖海集》、《享金簿》、《岸堂文集》等,但使他久享盛名的卻是傳奇《桃花扇》。中國明朝末年政治腐敗,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災難中,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起義軍群起反抗明王朝。崇禎皇帝在農民起義軍攻陷京城時于煤山自縊。江南一帶明王朝官僚們?yōu)榱俗陨砝?,擁戴福王稱帝,這就是南明弘光朝。弘光朝成立之際,北方滿族入關,攻陷北京,趕走農民起義軍,整個北中國由清王朝所取代。造成“北兵”(清軍)、“流寇”(農民軍)、南明官兵三支政治軍事力量的爭斗局面?!短一ㄉ取芬粍⊥ㄟ^復社文人侯朝宗與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愛情故事,反映了南明弘光朝覆亡的歷史,所謂“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此劇根據(jù)的史實大約從明朝崇禎十六年(1643)起,到清朝順治二年(1645)止,以李自成起義攻下北京、崇禎皇帝自縊煤山始,以清朝順治皇帝征求山林隱逸結,比較真實地反映了這一歷史時期的各種復雜矛盾,意圖揭示弘光王朝覆亡的原因,使廣大讀者明白弘光朝覆亡的歷史教訓,即所謂“不獨令觀者感慨涕零,亦可懲創(chuàng)人心,為末世之一救矣”。從劇作中的具體描寫來看,作者顯然認為弘光皇帝在民族危機極其嚴重的關頭,不理政事,沉湎酒色,而權奸小人,又以迎立之功,把持朝政,排斥忠良,大興黨獄,挾嫌報復,是南明覆亡的原因。這樣的認識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當然,孔尚任畢竟生活在取代明王朝的清王朝社會中,又出身于地主世家,當然還不能全面地、客觀地總結南明王朝覆亡的本質原因,甚至認為“明朝之亡,亡于流寇也”(《總批》),這正是時代和階級所限。但劇本最后兩出,對清朝統(tǒng)治者似頗有微辭,這表明作者心有依違,頗有難言之隱。至于劇中出現(xiàn)的一些下層人物,如柳敬亭、蘇昆生、李香君等,作者均是將他們作為正面形象來表現(xiàn)的,肯定和贊揚了他們關心國家安危、敢于與權奸斗爭、勇于支持正義,是非分明、臨危不懼的品格,又充分顯示了作者進步的思想觀念?!短一ㄉ取芬幻媸溃彤a生了極大的社會反響,首先在北京流傳,“王公薦紳,莫不借抄,時有紙貴之譽”。據(jù)說康熙索取此劇觀看’,當看至[設朝]、[選優(yōu)]等出時,皺眉頓足地說:“弘光弘光,雖欲不亡,其可得乎!”,可見其影響之大。至于《桃花扇》的藝術成就,也為世人所稱道,藝術結構極其嚴謹、完整;曲詞流暢,賓白典雅,使得人物性格十分鮮明,這些成就都是極其顯著的。它的結構尤其值得注意,一改大團圓的安排,突破了傳統(tǒng)模式。凡此,都使得這部傳奇成為中國戲劇史上不可多得的佳構,使得作者在當時就獲得與《長生殿》作者洪昇同樣的名聲,一時有“南洪北孔”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