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Chapter 03 通往內心的實驗(8)

甲骨碎 作者:那多


可說他是一個實驗者,在韓裳得自威爾頓的記憶里,他卻只在聚會上出現(xiàn)過一次。難道是因為探險而長年奔走于世界各地的原因?

不過再如何狐疑,這是韓裳能切實抓住的唯一一根繩子,她總要試著看看能拽出什么來。

斯文·赫定在中國這么多年,和他接觸過的人成百上千。其中大多已經(jīng)老死,依然在世者也還有許多。韓裳一個個地走訪,最后在一位當年曾給斯文·赫定做過翻譯的人那兒找到了突破口。

這位叫王展奮的翻譯已經(jīng)有九十七歲高齡,且是老年癡呆癥患者。韓裳當然沒辦法直接從他口中聽到些什么,但好在他有一個孝子,照顧他多年,在他還未癡呆的時候,不知聽他講了多少遍民國往事。

斯文·赫定在一九二六年第五次來到中國,當時他帶了一支由瑞典人、丹麥人和德國人組成的探險隊,打算前往中國西部探險。不過當時中國學界一致反對這樣一支純粹由西方人組成的探險隊在中國自由活動。于是在六個月的談判后,探險隊更名為中國西北科學考察團,成員多了五名中國學者和四名中國學生,以及兩名隨團翻譯。韓裳找到的這位老人,就是兩名翻譯之一。

毫無疑問,斯文·赫定是整個考察團里最耀眼的人,他的言行舉止,各種生活細節(jié),甚至是和考察并無多大關系的個人興趣愛好,都給年輕的王展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比如說,他對甲骨的濃厚興趣。

實際上,在前一次--一九○七年斯文·赫定第四次前往中國的時候,甲骨就已經(jīng)被發(fā)現(xiàn),但那時他并沒有表現(xiàn)出對甲骨的熱愛。

這似乎完全可以解釋,狡猾的古董商人把甲骨的出土地點當成絕密保守了近十年之久,直到一九○八年,學者羅振玉才得知甲骨出自河南安陽。大規(guī)模的甲骨研究,是從那之后開始的,陸續(xù)也開始有甲骨以各種方式流落到西方,引起了考古界的轟動。

而考古和探險,當時是緊密相聯(lián)的兩個職業(yè)。

在王展奮的回憶中,斯文·赫定曾以各種名義,獨自去安陽考察了好幾次,并帶回了一些甲骨,時常拿出來賞看研究。在這些甲骨里,有一塊模樣看起來很特殊,斯文·赫定告訴王展奮,那并不是龜甲,而是人的頭蓋骨。

在漫長寂靜的深夜聽這些錄音,聽一個陌生女人用平靜的語調敘述自己的故事,兩個聽眾完全不感覺困倦。根本無需咖啡的提神,總會有一個個讓人驚愕并產生諸多聯(lián)想的興奮點冒出來,把睡意趕得遠遠的。

比如巫師頭骨,徐徐才知道,這個如今成為上海博物館庫藏的珍寶當年原來曾在斯文·赫定的手中。而韓裳為什么愿意花重金研究,也將在接下來的錄音中揭示出來。

二十世紀初在中國活動的西方探險家,除了斯文·赫定之外,還有一位著名人物,他就是斯坦因。相對于斯文·赫定發(fā)現(xiàn)了樓蘭的榮光,斯坦因在中國人的記憶里卻更多是負面形象。因為就是他從王道士手里騙走了出自敦煌藏經(jīng)洞的整整二十九箱佛經(jīng)寫本和刺繡,這是自圓明園之難后中國最慘痛的文物外流事件。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