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史》是中國現(xiàn)代史學大師呂思勉先生所著四部斷代史的第一部。本書初版于1941年,后多次重版,是研究上古先秦史的最基本參考書之一,已成為學術史上的經典著作。與呂著其他各部斷代史一樣,本書也分前后兩部分。前半部為政治史,按歷史事件的順序編排;后半部為社會經濟文化史,采用分門別類的辦法敘述。本史作始于一九二六年,中更喪亂,稿凡再毀,故前后乃至三纂。每纂皆欲于前史舊例有所刷新,然終不能盡。垂老又加刊改,前后蓋五十年矣。茲標舉體例于左:一、《秦史》自古無作者,竊不自揆,謬欲補正史之缺,故一循班氏斷代史體制。其取史策,亦大有增刪改作焉。二、此書承父命而作。父治刑名學,曾著商、韓新傳。援班書列其父彪作例,亦采直、韓兩傳入書中而補論焉。三、意在無征不信,所取故籍,皆注出處。凡所引為原文者,出書與篇名;有更改者,則曰據某書某篇。四、凡所更改原文,或正其訛訛,或易以今義今字,或便于行文。其正訛偽,多取前人說,如《史記志疑》、《讀書雜志》等,為簡括計,不復出書名。五、前史多歧或誤,于斯取去,不能無說。加注于下,前人無之,然《班志》《藝文》,已見濫觴。六、凡立傳,具一技之長有利于人民者,亦著之。七、凡涉神怪或誣罔者,皆所不取。八、凡屬前史五行者類所不取,惟涉天異、地美者,則散入世紀與本紀中。九、革命者非秦之所得而臣,故系之列傳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