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AutoCAD簡介
1.1 AutoCAD的基本功能
1.2 AutoCAD 2000的操作界面
1.2.1 繪圖窗口
1.2.2 菜單欄
1.2.3 工具欄
1.2.4 狀態(tài)欄
1.2.5 屏幕菜單
1.2.6 [命令行]窗口
1.2.7 坐標系圖標
1.3 設定AutoCAD的基本繪圖環(huán)境
1.3.1 設定圖紙大小
1.3.2 設置字體樣式
1.3.3 設置層、線型和顏色
1.4 AutoCAD的基本操作
1.4.1 AutoCAD的數據輸入
1.4.2 保存和打開文件
1.5 小結
第2章 繪制簡單機械零件
2.1 創(chuàng)建新圖形
2.2 開始繪圖
2.2.1 畫直線
2.2.2 畫圓
2.2.3 繪制平行線
2.2.4 繪制多邊形
2.2.5 繪制參照線
2.2.6 繪制圓弧
2.2.7 繪制橢圓
2.2.8 繪制多段線
2.3 編輯操作
2.3.1 分解操作
2.3.2 刪除操作
2.3.3 鏡像操作
2.3.4 修剪操作
2.3.5 圓角操作
2.3.6 繪制剖面線
2.3.7 移動操作
2.3.8 復制操作
2.3.9 旋轉操作
2.3.10 比例放大縮小
2.3.11 延伸操作
2.3.12 陣列操作
2.3.13 倒角操作
2.4 小結
第3章 完成基本的機械零件
3.1 設定柵格和捕捉柵格
3.1.1 設定柵格
3.1.2 捕捉柵格
3.1.3 設定權軸捕捉
3.2 極軸追蹤
3.3 正交模式
3.4 對象捕捉
3.4.1 [端點]捕捉
3.4.2 [中點]捕捉
3.4.3 [圓心]捕捉
3.4.4 [節(jié)點]捕捉
3.4.5 [象眼點]捕捉
3.4.6 [交點]捕捉
3.4.7 [延伸]捕捉
3.4.8 [插入點]捕捉
3.4.9 [垂足]捕捉
3.4.10 [切點]捕捉
3.4.11 [最近點]捕捉
3.4.12 [外觀交點]捕捉
3.4.13 [平行]捕捉
3.4.14 [組合]捕捉
3.5 手動捕捉
3.6 [對象特性管理器]
3.7 小結
第4章 完成簡單機械裝配圖
4.1 定義塊
4.1.1 修改對象特性
4.1.2 將螺栓定義成塊
4.1.3 插入塊
4.1.4 多重插入塊
4.2 塊的屬性
4.2.1 定義屬性
4.2.2 顯示和編輯屬性
4.2.3 提取屬性信息
4.3 外部參照
4.3.1 附著外部參照
4.3.2 覆蓋外部參照
4.3.3 更新外部參照
4.3.4 管理外部參照
4.3.5 拆離外部參照
4.3.6 綁定外部參照
4.3.7 對參照的在位編輯
4.4 小結
第5章 顯示視圖和創(chuàng)建文本
5.1 顯示圖形
5.1.1 重繪圖形
5.1.2 刷新圖形
5.1.3 縮放
5.1.4 鳥瞰視圖
5.2 插入和編輯文本
5.2.1 TEXT命令
5.2.2 MTEXT命令
5.2.3 編輯文本
5.2.4 查找和替換文本
5.3 小結
第6章 標注一個機械圖紙
6.1 尺寸的組成
6.2 設定尺寸標注公共環(huán)境
6.2.1 新建標注環(huán)境
6.2.2 設定直線和箭頭
6.2.3 設定文本
6.2.4 調整
6.2.5 設定主單位
6.2.6 設定換算單位
6.2.7 設定公差
6.3 標注尺寸實例
6.3.1 線性標注
6.3.2 對齊標注
6.3.3 坐標標注
6.3.4 半徑/直徑標注
6.3.5 角度標注
6.3.6 基線標注
6.3.7 連續(xù)標注
6.3.8 快速標注
6.3.9 快速引線標注
6.3.10 圓心標記
6.3.11 標注形位公差
6.4 設定子環(huán)境
6.5 編輯尺寸標注
6.5.1 用[特性管理器]修改尺寸
6.5.2 編輯標注
6.5.3 編輯標注文字
6.6 小結
第7章 OLE和自動數據交換
7.1 對象鏈接和嵌入
7.1.1 嵌入和鏈接
7.1.2 編輯OLE對象
7.2 在AutoCAD中使用OLE
7.2.1 在AutoCAD圖形中嵌入OLE對象
7.2.2 在AutoCAD圖形中鍵接OLE對象
7.2.3 修改鏈接對象
7.2.4 鏈接管理
7.3 在其他應用程序中應用AutoCAD對象
7.4 輸入/輸出數據
7.4.1 輸入/輸出選項簡介
7.4.2 輸入Windows圖元文件
7.4.3 用PostScript輸入數據
7.5 小結
第8章 等軸測投影圖——繪制機械支架
8.1 理解等軸測圖
8.2 激活等軸測模式
8.3 在等軸測模式下操作
8.3.1 指定點
8.3.2 正交模式
8.4 在等軸測模式下畫圖
8.4.1 畫直線
8.4.2 畫圓和圓弧
8.5 實例
8.6 畫文本
8.7 小結
第9章 三維曲線、曲面模型
9.1 三維模型的基本概念
9.1.1 三維模型的分類
9.1.2 三維空間的基本概念
9.1.3 三維空間的基本設置
9.2 三維曲線
9.2.1 畫三維直線和樣條曲線
9.2.2 畫三維多段線
9.3 生成三維曲面圖形
9.3.1 長方體
9.3.2 圓錐
9.3.3 圓盤
9.3.4 圓穹
9.3.5 棱錐面
9.3.6 球面
9.3.7 圓環(huán)
9.3.8 楔體表面
9.4 其他生成曲面的方法
9.4.1 旋轉曲面
9.4.2 平移曲面
9.4.3 直紋曲面
9.4.4 邊界曲面
9.4.5 三維網格
9.4.6 三維面
9.5 小結
第10章 實體造型——繪制齒輪
10.1 建立基本實體
10.1.1 建立長方體
10.1.2 建立圓錐體
10.1.3 建立圓柱體
10.1.4 建立球體
10.1.5 建立圓環(huán)
10.1.6 建立楔體
10.2 通過二維圖形生成三維實體
10.2.1 使用拉伸命令生成三維實體
10.2.2 使用旋轉命令生成三維實體
10.2.3 切割實體
10.2.4 干涉操作
10.3 實體編輯
10.3.1 利用布爾函數建立復雜實體
10.3.2 對三維實體平面的編輯
10.3.3 三維實體的邊界和體編輯
10.4 三維實體的3D操作
10.5 質量特性
10.6 小結
第11章 三維空間的坐標系統(tǒng)——完成復雜零件
11.1 世界坐標系
11.2 使用UCS
11.2.1 建立新的用戶坐標系
11.2.2 其他UCS操作
11.3 UCS的具體應用實例
11.4 小結
第12章 打印布局和三維視圖
12.1 模型空間和圖紙空間
12.1.1 模型空間
12.1.2 圖紙空間
12.2 打印布局
12.2.1 激活或創(chuàng)建布局
12.2.2 指定布局的頁面設置
12.2.3 插入標題欄
12.2.4 創(chuàng)建浮動視口并將其置于布局
12.3 三維視圖
12.3.1 標準視圖
12.3.2 其他視圖命令
12.4 三維動態(tài)觀察器
12.4.1 三維動態(tài)觀察器
12.4.2 使用連續(xù)觀察
12.5 小結
第13章 三維模型的渲染
13.1 三維實體著色
13.2 渲染效果圖
13.2.1 設置光線
13.2.2 設置場景
13.2.3 貼材質
13.2.4 材質庫
13.2.5 貼圖方式和貼圖坐標
13.2.6 設置背景
13.2.7 設置渲染配景
13.2.8 霧化效果
13.3 渲染處理
13.4 渲染機械零件
13.5 渲染的一些問題
13.6 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