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經濟管理自我實現/勵志個人修養(yǎng)與自我完善政治文化導論

政治文化導論

政治文化導論

定 價:¥19.00

作 者: 王樂理著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21世紀政治學系列教材
標 簽: 政治理論

ISBN: 9787300036571 出版時間: 2000-12-01 包裝:
開本: 23cm 頁數: 223 字數:  

內容簡介

  在《政治文化導論》教材的編寫中,我們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特別是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力求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1世紀政治學系列教材》這套教材包括《政冶學導論》、《政冶文化導論》、《比較政冶學導論》、《現代西方冶思潮導論》、《中國政府與政冶導論》、《西方政冶思想史導論》、《外國政冶制度導論》等。這些教材是我們多年教學實踐和經驗的結晶,其作者都是長期從事政冶學教學與科研的中青年學術骨干和學術帶頭人。系列教材采用最新資料,反映最新學術觀點,借鑒國內外優(yōu)秀科研成果,同時又不乏作者的獨到見解,從而也具有較高水平的學術專著。全套教材系統(tǒng)、規(guī)范、條理清楚,便于學生掌握,也便于教員組織學,對政冶學的教學與科研均有一定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暫缺《政治文化導論》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政治文化研究概況 
第一節(jié) 政治文化研究的興起
一、近現代的學術背景 
二、比較政治學的新領域 
三、對政治文化研究途徑的批評 
四、政治文化研究復興 
第二節(jié) 研究對象與方法 
一、各種定義以及有關課題 
二、有關基本概念的辨析 
三、主要研究方法 
第三節(jié) 當代中國的政治文化研究狀況 
一、研究熱潮的興起 
二、概念上的歧異 
三、各種研究方法的嘗試 
第二章 政治文化與政治發(fā)展 
第一節(jié) 政治發(fā)展中的政治文化
一、政治文化研究的功能 
二、政治發(fā)展中的政治文化變遷 
三、異域政治文化的移入 
第二節(jié) 個案分析:中國政治文化 
一、當代中國政治文化研究概貌 
二、中國傳統(tǒng)文化心理 
三、近現代中國的制度變革與政治文化心理 
四、改革時期中國領導人的風格 
第三章 跨國比較視角下的公民文化 
第一節(jié) 公民文化的內容與類型
一、調查研究項目與方法論簡介 
二、公民文化的類型 
三、政治亞文化與角色文化 
第二節(jié) 公民文化的課題 
一、政治認知 
二、政治情感 
三、黨派信仰 
四、公民責任感 
五、公民能力感 
六、臣民能力感 
七、公民能力與政治參與、政治忠誠的關系 
第三節(jié) 西方五國公民文化的特征 
一、意大利:疏遠型的政治文化 
二、墨西哥:疏遠與希望并存
三、德國:政治超然和臣民能力的結合 
四、美國:參與型的公民文化 
五、英國:馴順型的公民文化 
第四章 政治社會化、社會交往與公民合作 
第一節(jié) 政治社會化的實施機構 
一、家庭 
二、學校
三、同輩伙伴 
四、大眾傳媒 
五、政黨 
六、政治系統(tǒng)(政府) 
第二節(jié) 比較視角下的政治社會化 
一、政治社會化的一般功能 
二、政治社會化的跨國比較研究
三、早期社會參與機會和公民能力感
第三節(jié) 政治社會化的其他內容
一、對政治系統(tǒng)的依附態(tài)度
二、劣勢社會群體的政治態(tài)度以及再社會化 
三、黨派性傾向的形成 
第四節(jié) 社會交往方式與政治態(tài)度 
一、社會關系與公民合作
二、社會態(tài)度的政治意義 
三、另一種比較視角下的社會態(tài)度 
第五節(jié) 社會組織與公民合作
一、社會組織與公民能力 
二、發(fā)達國家中的公民文化衰弱現象 
第五章 政治文化與政治系統(tǒng) 
第一節(jié) 政治文化的不同層次
一、政治系統(tǒng)層次 
二、政治角色層次 
三、政治結構層次
第二節(jié) 政治過程中的政治文化
一、系統(tǒng)文化 
二、過程文化 
三、政策文化 
四、政治文化的發(fā)展方面 
第三節(jié) 公民文化與政治穩(wěn)定及政治效率 
一、復合型文化 
二、復合的政治文化模式 
三、公民文化的傳續(xù)與未來
第六章 現代人的模型 
第一節(jié) 現代人的心理特征群 
一、個人現代性的研究重點 
二、現代化對個人現代性的促進作用 
第二節(jié) 個人現代性的分析模型
一、觀念與行為特征
二、寬松的人際態(tài)度
第三節(jié) 個人現代性的專題模型
一、婦女的地位上升
二、傳統(tǒng)的衰落
三、參與程度提高 
四、對急速變動的適應 
第四節(jié) 個人現代性的行為模型 
一、自報的行為測量與補充檢驗方式 
二、三個模型的統(tǒng)一 
第七章 政治文化特征群與文化模式 
第一節(jié) 比公民文化更廣泛的研究課題 
一、對阿爾蒙德公民文化研究成果的質疑 
二、全面生活滿足感是重要的文化因素 
三、人際信任感、經濟發(fā)展與民主制的穩(wěn)定 
第二節(jié) 文化特征群 
一、文化特征群的概念及其政治功能 
二、穩(wěn)定民主制的經濟與文化前提 
第三節(jié) 文化變遷與經濟發(fā)展 
一、新教倫理與近代西方經濟發(fā)展 
二、后物質主義對經濟的制約 
第四節(jié) 文化模式與政治偏好的形成 
一、政治偏好的文化理論 
二、文化理論的驗證
第八章 政治變化的文化理論
第一節(jié) 文化理論的前提與持續(xù)性預期
一、文化理論的前提 
二、持續(xù)性預期 
第二節(jié) 環(huán)境與結構的變化
一、模式維持型變化
二、趨向靈活性的變化
三、社會中斷時的文化變化
第三節(jié) 政治轉型
一、轉型的含義
二、短時期內的政治轉型
三、長時期內的政治轉型
四、對各種變化的總結
第四節(jié) 政治重于文化
一、對文化變化理論的批評
二、政治比文化重要
參考書目 
中文部分 
英文部分 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