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緒論
第一章 TSPi簡介
1. 1 什么是TSPi
1. 2 TSPi原則
1. 3 TSPi的設計
1. 3. 1 提供一個在PSP基礎上建立的簡單框架
1. 3. 2 把產品的開發(fā)劃分為數(shù)個周期
1. 3. 3 建立標準的質量和效率評估機制
1. 3. 4 為小組和學生們提供明確的評估標準
1. 3. 5 進行角色和小組評估
1. 3. 6 必要的開發(fā)紀律
1. 3. 7 提供協(xié)同工作指導
1. 4 TSPi的結構和流程
1. 5 TSPi過程
1. 6 課本結構和流程
1. 7 小結
第二章 小組軟件開發(fā)邏輯
2. 1 為什么工程會失敗
2. 2 常見小組問題
2. 2. 1 領導不力
2. 2. 2 無法協(xié)調或合作
2. 2. 3 缺少參與
2. 2. 4 拖延和缺少自信
2. 2. 5 質量低劣
2. 2. 6 隨意增加功能
2. 2. 7 無效的互評
2. 3 小組是什么
2. 3. 1 小組規(guī)模
2. 3. 2 具有凝聚力的小組
2. 3. 3 協(xié)同工作基本條件
2. 4 建立高效的小組
2. 4. 1 小組內聚力
2. 4. 2 挑戰(zhàn)性的目標
2. 4. 3 反饋
2. 4. 4 共同工作框架
2. 5 小組是怎樣發(fā)展的
2. 6 TSPi是如何創(chuàng)建小組的
2. 6. 1 目標
2. 6. 2 角色
2. 6. 3 計劃
2. 6. 4 交流
2. 6. 5 對外交流
2. 7 小結
第二部分 TSPi過程
第三章 啟動一個小組工程
3. 1 為什么需要小組啟動過程
3. 2 小組目標
3. 2. 1 制定目標需要考慮的事項
3. 2. 2 制定小組目標
3. 2. 3 TSPi的目標制定
3. 3 小組成員目標
3. 4 角色目標
3. 4. 1 小組長目標
3. 4. 2 開發(fā)經理目標
3. 4. 3 計劃經理目標
3. 4. 4 質量/生產經理目標
3. 4. 5 技術支持經理目標
3. 5 TSPi啟動流程
3. 5. 1 學生信息
3. 5. 2 產品目標
3. 5. 3 小組分配
3. 5. 4 小組目標
3. 5. 5 小組會議和第一次小組會議
3. 5. 6 數(shù)據需求
3. 5. 7 工程開始
3. 5. 8 項目手冊
3. 5. 9 TSPi支持工具
3. 6 小結
第四章 開發(fā)策略
4. 1 計劃第一
4. 1. 1 工作前先計劃
4. 1. 2 為這門課程作計劃
4. 2 什么是策略
4. 3 概念性的設計
4. 4 風險管理
4. 5 復用策略
4. 6 策略草案
4. 6. 1 開始條件
4. 6. 2 確定策略標準
4. 6. 3 完成概念性的設計
4. 6. 4 選擇開發(fā)策略
4. 6. 5 進行初步規(guī)模估計
4. 6. 6 進行初步時間估計
4. 6. 7 估計風險
4. 6. 8 把策略存檔
4. 6. 9 開發(fā)策略升級
4. 6. 10 確定配置管理計劃
4. 6. 11 結束標準
4. 7 小結
第五章 開發(fā)設計
5. 1 計劃的必要性
5. 1. 1 為什么要制訂計劃
5. 1. 2 平衡的計劃
5. 1. 3 跟蹤計劃過程
5. 1. 4 詳細計劃
5. 1. 5 完成末計劃的任務
5. 1. 6 估計級別
5. 1. 7 執(zhí)行計劃
5. 2 TSPi計劃過程
5. 3 TSPi支持工具
5. 4 開發(fā)計劃草案
5. 4. l 開始條件
5. 4. 2 工程計劃步驟2. 1
5. 4. 3 工程計劃步驟2. 2
5. 4. 4 工程計劃步驟3. 1
5. 4. 5 工程計劃步驟3. 2
5. 4. 6 工程計劃步驟4. 1
5. 4. 7 工程計劃步驟4. 2
5. 4. 8 工程計劃步驟5
5. 4. 9 工程計劃步驟6
5. 4. 10 工程計劃步驟7
5. 4. 11 最終計劃步驟
5. 4. 12 結束條件
5. 5 工作跟蹤
5. 5. 1 工程跟蹤步驟1
5. 5. 2 工程跟蹤步驟2
5. 5. 3 工程跟蹤步驟3
5. 5. 4 工程跟蹤步驟4
5. 5. 5 工程跟蹤步驟5
5. 5. 6 工程跟蹤步驟6
5. 5. 7 工程跟蹤步驟7
5. 5. 8 工程跟蹤步驟8
5. 6 質量計劃
5. 6. 1 主要比率
5. 6. 2 無缺陷比率(PDF)
5. 6. 3 缺陷數(shù)項
5. 6. 4 缺陷數(shù)/KLOC
5. 6. 5 缺陷比率
5. 6. 6 開發(fā)時間比率
5. 6. 7 A/FR
5. 6. 8 復核與檢查比率
5. 6. 9 缺陷引入比率
5. 6. 10 缺陷除去比率
5. 6. 11 階段成品率
5. 6. 12 過程成品率
5. 6. 13 處理劣質部分
5. 6. 14 質量標準
5. 7 小結
第六章 定義需求
6. 1 什么是需求
6. 2 為什么需要需求
6. 3 需求的變化
6. 4 軟件需求規(guī)格說明書(SRS)
6. 4. 1 需求的可跟蹤性
6. 4. 2 平衡工作量
6. 5 TSPi需求草案
6. 5. 1 需要說明復核
6. 5. 2 需要說明的澄清
6. 5. 3 需求任務約分配
6. 5. 4 需求分析文檔
6. 5. 5 系統(tǒng)測試計劃
6. 5. 6 需求和系統(tǒng)測試計劃的檢查
6. 5. 7 需求的更新
6. 5. 8 用戶復查SRS
6. 5. 9 需求的基準
6. 5. 10 結束標準
6. 6 小結
第七章 小組設計
7. 1 設計的原則
7. 2 小組設計
7. 2. 1 使用整個小組
7. 2. 2 設計研究
7. 2. 3 使用整個小組的才智
7. 3 設計的標準
7. 3. 1 設計表示的標準
7. 3. 2 使用情形或PSP操作腳本
7. 3. 3 狀態(tài)機分析
7. 3. 4 生成準確的設計
7. 4 設計的復用
7. 4. 1 復用界面標準
7. 4. 2 復用文檔標準
7. 4. 3 復用部分的質量
7. 4. 4 應用支持
7. 5 可用性設計
7. 6 可測性設計
7. 7 設計的復核和檢查
7. 8 TSPi設計草案
7. 8. 1 開始標準
7. 8. 2 總體設計
7. 8. 3 設計標準
7. 8. 4 總體產品結構
7. 8. 5 設計任務的分配
7. 8. 6 設計詳細說明
7. 8. 7 集成測試計劃
7. 8. 8 設計的檢查
7. 8. 9 設計的更新
7. 8. 10 設計基準
7. 8. 11 結束標準
7. 9 小結
第八章產品實現(xiàn)
8. 1 設計完成標準
8. 1. 1 設計的層次
8. 1. 2 并行的實現(xiàn)
8. 2 實現(xiàn)標準
8. 2. 1 標準的復核
8. 2. 2 編碼標準
8. 2. 3 大小標準
8. 2. 4 度量其他類型產品的大小
8. 2. 5 缺陷標準
8. 2. 6 預防缺陷
8. 3 實現(xiàn)策略
8. 3. 1 實現(xiàn)策略:復核
8. 3. 2 實現(xiàn)策略:復用
8. 3. 3 實現(xiàn)策略:測試
8. 4 復核和檢查
8. 4. 1 隨機缺陷
8. 4. 2 對測試的影響
8. 4. 3 詳盡測試的困難
8. 4. 4 對源程序的設計檢查
8. 5 IMP草案
8. 5. 1 開始條件
8. 5. 2 實現(xiàn)計劃
8. 5. 3 詳細設計和設計復核
8. 5. 4 測試的開發(fā)
8. 5. 5 詳細設計的檢查
8. 5. 6 編碼和代碼復核
8. 5. 7 代碼檢查
8. 5. 8 單元測試
8. 5. 9 部件質量復核
8. 5. 10 部件的放行
8. 5. 11 結束標準
8. 6 小結
第九章 集成和系統(tǒng)測試
9. 1 測試原則
9. 2 TSPi測試策略
9. 3 建立和集成策略
9. 3. 1 Big—Bang策略
9. 3. 2 每次一個策略
9. 3. 3 聚類策略
9. 3. 4 平面系統(tǒng)策略
9. 4 系統(tǒng)測試策略
9. 5 測試計劃
9. 6 跟蹤和度量測試
9. 6. 1 測試日志
9. 6. 2 有缺陷傾向的模塊
9. 6. 3 模塊缺陷數(shù)據
9. 6. 4 追蹤缺陷數(shù)據
9. 7 文檔
9. 7. 1 文檔的重要性
9. 7. 2 文檔的設計
9. 7. 3 文檔的提綱
9. 7. 4 書寫風格
9. 7. 5 文檔的復核
9. 8 TSPi測試草案
9. 8. 1 開始條件
9. 8. 2 測試的開發(fā)
9. 8. 3 建立
9. 8. 4 集成
9. 8. 5 系統(tǒng)測試
9. 8. 6 回歸測試
9. 8. 7 文檔化
9. 8. 8 結束標準
9. 9 小結
第十章 后期維護
10. 1 為什么我們需要一個后期維護
10. 2 后期維護能為你做什么
10. 3 過程改進建議
10. 4 TSPi后期維護草案
10. 4. 1 開始條件
10. 4. 2 復核過程數(shù)據
10. 4. 3 質量復核
10. 4. 4 角色評價
10. 4. 5 準備周期報告
10. 4. 6 周期報告
10. 4. 7 角色報告
10. 4. 8 工程師報告
10. 4. 9 制定報告
10. 4. 10 角色評價
10. 4. 11 角色評價意見
10. 4. 12 結束標準
10. 5 小結
第三部分 小組角色
第十一章 小組領導角色
11. 1 小組領導的目標
11. 1. 1 小組成員的共同目標
11. 1. 2 小組領導目標1
11. 1. 3 小組領導目標2
11. 1. 4 小組領導目標3
11. 1. 5 小組領導目標4
11. 1. 6 小組領導目標5
11. 2 對小組領導者有幫助的技能和能力
11. 2. 1 有擁護者的領導者
11. 2. 2 領導者需要的特性
11. 2. 3 領導者克服困難
11. 2. 4 領導者處理人際關系
11. 3 小組領導主要活動
11. 3. 1 小組領導主要活動1
11. 3. 2 小組領導主要活動2
11. 3. 3 小組領導主要活動3
11. 3. 4 小組領導主要活動4
11. 3. 5 小組領導主要活動5
11. 3. 6 小組領導主要活動6
11. 3. 7 小組領導主要活動7
11. 3. 8 小組領導主要活動8
11. 4 小組領導的工程活動
11. 5 小結
第十二章 開發(fā)經理角色
12. 1 開發(fā)經理的目標
12. 1. 1 小組成員的共同目標
12. 1. 2 開發(fā)經理目標1
12. 1. 3 開發(fā)經理目標2
12. 2 對開發(fā)經理有幫助的技能和才干
12. 3 開發(fā)經理的主要活動
12. 3. 1 開發(fā)經理主要活動1
12. 3. 2 開發(fā)經理主要活動2
12. 3. 3 開發(fā)經理主要活動3
12. 3. 4 開發(fā)經理主要活動4
12. 3. 5 開發(fā)經理主要活動5
12. 3. 6 開發(fā)經理主要活動6
12. 3. 7 開發(fā)經理主要活動7
12. 3. 8 開發(fā)經理主要活動8
12. 3. 9 開發(fā)經理主要活動9
12. 3. 10 開發(fā)經理主要活動10
12. 3. 11 開發(fā)經理主要活動11
12. 4 開發(fā)經理的工程活動
12. 5 小結
第十三章 計劃經理角色
13. 1 計劃經理的目標
13. 1. 1 小組成員的共同目標
13. 1. 2 計劃經理目標1
13. 1. 3 計劃經理目標2
13. 2 對計劃經理有幫助的技能和能力
13. 3 計劃經理的主要活動
13. 3. 1 計劃經理主要活動1
13. 3. 2 計劃經理主要活動2
13. 3. 3 計劃經理主要活動3
13. 3. 4 計劃經理主要活動4
13. 3. 5 計劃經理主要活動5
13. 3. 6 計劃經理主要活動6
13. 4 計劃經理的工程活動
13. 5 小結
第十四章 質量/生產經理角色
14. 1 質量/生產經理的目標
14. 1. 1 小組成員的共同目標
14. 1. 2 質量/生產經理的目標1
14. 1. 3 質量/生產經理的目標2
14. 1. 4 質量/生產經理的目標3
14. 1. 5 質量/生產經理的目標4
14. 2 質量/生產經理應具備的技能與能力
14. 3 質量/生產經理的主要活動
14. 3. 1 質量/生產經理職能1
14. 3. 2 質量/生產經理職能2
14. 3. 3 質量/生產經理職能3
14. 3. 4 質量/生產經理職能4
14. 3. 5 質量/生產經理職能5
14. 3. 6 質量/生產經理職能6
14. 3. 7 質量/生產經理職能7
14. 3. 8 質量/生產經理職能8
14. 3. 9 質量/生產經理職能9
14. 4 質量/生產經理的工程活動
14. 5 小結
第十五章 技術支持經理角色
15. 1 技術支持經理的目標
15. 1. 1 小組成員的共同目標
15. 1. 2 技術支持經理目標1
15. 1. 3 技術支持經理目標2
15. 1. 4 技術支持經理目標3
15. 1. 5 技術支持經理目標4
15. 2 對技術支持經理有幫助的技能和能力
15. 3 技術支持經理的主要活動
15. 3. 1 技術支持經理主要活動1
15. 3. 2 技術支持經理主要活動2
15. 3. 3 技術支持經理主要活動3
15. 3. 4 技術支持經理主要活動4
15. 3. 5 技術支持經理主要活動5
15. 3. 6 技術支持經理主要活動6
15. 3. 7 技術支持經理主要活動7
15. 3. 8 技術支持經理主要活動8
15. 4 技術支持經理的工程活動
15. 5 小結
第四部分 使用TSPi
第十六章 管理自我
16. 1 對工作負責
16. 1. 1 一個失敗的工程
16. 1. 2 履行責任
16. 1. 3 決不放棄
16. 1. 4 面對事實
16. 1. 5 負責任所帶來的風險
16. 1. 6 陳述事實
16. 1. 7 事實是在于辯論
16. 2 努力為工作目標奮斗
16. 2. 1 嚴格按時間表工作
16. 2. 2 明確的工作目標帶來了明確的工作目的
16. 2. 3 你想讓我做什么
16. 3 處事的原則
16. 3. 1 不與小組中其他人合作的后果
16. 3. 2 如何遵循處事的幾個原則
16. 4 你對自己的看法
16. 5 你對別人的看法
16. 6 你努力工作的承諾
16. 6. 1 優(yōu)秀的工作是從你開始的
16. 6. 2 養(yǎng)成遵守紀律的習慣
16. 6. 3 愿望的產生
16. 6. 4 提高自我
16. 7 小結
第十七章 小組中的互相協(xié)作
17. 1 配合默契的小組
17. 2 小組工作的責任
17. 3 小組中成員的相互交流
17. 3. 1 透明性
17. 3. 2 玲聽
17. 3. 3 協(xié)商
17. 3. 4 為什么有原則的協(xié)商是有效的
17. 3. 5 花費足夠的時間
17. 4 小組中成員對整個小組的承諾和義務
17. 4. 1 負責的承諾
17. 4. 2 做出承諾
17. 5 參與小組中的活動
17. 5. 1 勇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17. 5. 2 支持有自己想法的人
17. 5. 3 喚起別人的注意
17. 5. 4 對他人的意見要給予關注
17. 6 小組建設的責任
17. 7 接受并扮演小組所分配的角色
17. 8 參與小組工作計劃的制定并努力按照工十
17. 9 小組的建設與維護
17. 9. 1 難以相處的小組成員
17. 9. 2 學術小組的問題
17. 9. 3 尋求幫助
17. 9. 4 支持
17. 10 小結
第十八章 小組工作
附錄A TSPi示例練習的需求說明
A. 1 目 的
A. 2 “變化計數(shù)器”功能需求說明
A. 3 “程序分析器”功能需求說明
A. 4 參考文獻
附錄B 軟件配置管理
B. 1 軟件配置管理問題
B. 2 軟件配置管理概要
B. 3 SCM計劃
B. 3. 1 配置標識計劃
B. 3. 2 配置控制規(guī)程
B. 3. 3 配置控制部
B. 3. 4 變化申請表
B. 4 系統(tǒng)基準
B. 4. 1 基準化提交
B. 4. 2 備份規(guī)程
B. 4. 3 配置狀態(tài)報告
B. 5 SCM過程自動化
B. 6 軟件配置管理過程
B. 6. 1 第一步:制定SCM計劃
B. 6. 2 第二步:管理系統(tǒng)基準
B. 6. 3 第三步:管理修改
B. 6. 4 第四步:報告SCM狀態(tài)
附錄C 軟件檢查
C. 1 什么是檢查
C. 1. 1 檢查是如何進行的
C. 1. 2 復核的時機
C. 1. 3 使用規(guī)定的檢查程序
C. 2 什么使檢查有效
C. 2. 1 檢查整個程序
C. 2. 2 集思廣益
C. 2. 3 采取不同的角度
C. 2. 4 提供發(fā)現(xiàn)錯誤的機會
C. 2. 5 詳細測試的重要性
C. 2. 6 只檢查復核過的產品
C. 3 檢查方法
C. 3. 1 檢查表
C. 3. 2 角度
C. 3. 3 產品側重點
C. 3. 4 檢查習慣
C. 4 檢查數(shù)據
C. 4. 1 檢查速度
C. 4. 2 開發(fā)系數(shù)
C. 4. 3 檢查效果
C. 5 檢查報告:研S表
C. 6 估計遺留的缺陷數(shù)
C. 6. 1 估計總數(shù)
C. 6. 2 估計程序中的缺陷數(shù)
C. 6. 3 軟件檢查中的捕獲—再捕獲方法
C. 6. 4 2個工程師的估計范例
C. 6. 5 3個工程師的估計范例
C. 6. 6 注 意
C. 6. 7 一些改進
C. 7 個人高效果的重要性
C. 8 安排檢查時間
C. 9 TSPi檢查草案
C. 9. 1 開始條件
C. 9. 2 計劃檢查工作
C. 9. 3 主持部署檢查工作
C. 9. 4 復核產品
C. 9. 5 召開檢查會議
C. 9. 6 遍歷產品
C. 9. 7 估計遺留缺陷量
C. 9. 8 總結檢查會議
C. 9. 9 修改產品, 解決缺陷
C. 9. 10 結束條件
C. 10 參考文獻
附錄D TSPi草案
附錄E 角色表
附錄F TSPi表格和使用說明
附錄G TSPi標準和規(guī)范